征集聽眾,!周末到長博聽湖南為什么最早栽培水稻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陳琳玲 苑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長沙博物館舉辦的“發(fā)現湖南”系列講座在本周六(4月20日)14時30分至16時30分舉辦第七場講座,,講座題為“嘉禾生南國——解密中國史前稻作”,現長沙博物館向長沙晚報讀者征集聽眾,。
稻米,、麥、玉米并稱為三大谷物,,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來源,。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地球上超過一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能夠發(fā)現并栽培農作物,,意味著人類進一步掌握了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主動權,,也意味著人類向文明又邁進了一小步。
小麥起源于西亞,玉米起源于南美,,那么最早的栽培稻起源于哪里,?現在根據考古上的答案是中國湖南。
其實水稻最初只是一種不起眼的野草,,它的種子也很小,,古人是怎么發(fā)現水稻的種子可以吃的,什么時候人類開始主動種植水稻,?人類又是如何馴化和改變水稻的生態(tài)和基因的,?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會出現在湖南?水稻又是怎么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的,?本周六的講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顧海濱將帶領聽眾一同尋找水稻起源湖南的秘密。
對本次講座感興趣的聽眾,,可從本日起至周五的正常工作時間撥打長沙博物館電話82892345預約,。本次講座地點為長沙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報告廳。
【作者: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陳琳玲 苑瑞】 【編輯:易雋】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