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倉”是福相,? 竟是先天性耳疾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24日訊(通訊員 周永)有的人出生時,,耳朵前方自帶一個小洞,,老人們說那是“耳倉”。有俗話說“前耳倉有米,,后耳倉有糠,,耳朵棱上藏衣裳”,意思就是:“耳倉”是福相,,有福氣的人才會有,。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其實不然,。
長沙的王女士多年來就飽受“耳倉”折磨:右耳前的小洞反復腫脹,、發(fā)炎、流膿,,讓她痛苦不已,。
“這‘福氣’可不好受!”王女士無奈來到長沙市第三醫(yī)院就診,。淺表超聲檢查提示王女士雙側耳前皮下軟組織內有管道樣結構,,存在分叉、管壁厚薄不均勻的情況,,還有局限性膨大伴壓痛,,部分管道達耳廓軟管。
根據(jù)臨床體征及超聲表現(xiàn),,接診的耳鼻喉科主治醫(yī)師徐娟考慮王女士患上了“耳前瘺管合并感染”,。耳前瘺管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先天性外耳畸形,女性較男性多,。瘺管是一種可有分支而彎曲的盲管,,長短粗細不一,開口很小,,多位于耳輪腳前,,少數(shù)位于耳廓的三角窩或耳甲腔部、耳屏間切跡至口角的連線上,,以及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瘺管管壁為復層鱗狀上皮,,含有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管腔可因管壁的脫落物而膨大成囊狀,,繼發(fā)感染,、形成局部膿腫時,,周圍皮膚紅腫、隆起,、疼痛,,觸之有波動感,需要手術切除,。
長沙市第三醫(y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楊明介紹,,耳前瘺管可以完全沒有癥狀,,但一旦繼發(fā)感染,,就可能成為一枚隱藏于顏面部的“定時炸彈”。耳前瘺管自行擠壓的后果很難預料,,雖然可能擠出一些分泌物,,但也可能會將一部分瘺管的分泌物擠向更深處。
因此,,當耳前瘺管合并感染,,出現(xiàn)疼痛、流膿等癥狀時,,局部涂抹的藥物無法透過皮膚起效,,建議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醫(yī)生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處理:輕者可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嚴重者可能需要切開引流,,想要徹底治療,則需要進行耳前瘺管切除術,。
“我想徹底解決流膿的問題,,但是,手術會不會留下傷口,、疤痕呢,?”王女士有所顧慮。
楊明解釋,,任何顏面部的開放性手術,,均不可避免遺留切口,但是通過采用順應顏面皮膚張力線的切口設計,、切口無張力縫合和術后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再加上術中精細操作,可最大程度地改善切口疤痕,;即使存在細微的疤痕,,術后亦可隱蔽于耳前皮紋的自然皺褶里,或為耳前發(fā)際頭發(fā)所遮蓋,,因此患者大可不必為此而擔憂,。
聽了解釋后,,王女士放心地接受了耳前瘺管切除術。
楊明表示,,雖然耳前瘺管伴其它外耳畸形及聽力障礙的情況很罕見,,但極少數(shù)可作為“鰓-耳-腎”綜合征、“鰓-耳”綜合征等先天性畸形的組成部分,。因此,,如果新生兒患有耳前瘺管,同時聽力篩查未通過時,,家長朋友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建議及時向耳鼻喉科咨詢,遵醫(yī)囑進行觀察和治療,。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