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數據“注水”:3萬個贊5元可買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6日訊 據工人日報消息: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風口,在這個“雙11”成為創(chuàng)造銷量的主力軍之一,。然而,直播帶貨流量數據造假,、價格欺詐,、退貨率高等引發(fā)的維權糾紛也層出不窮。《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fā)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后隱藏著一個刷數據的黑色產業(yè)鏈條——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和互動評論、點贊數都可花錢“刷”,。
100元買“一條龍?zhí)撞汀?/strong>
近日,,某知名主持人一場直播帶貨被曝退款率超七成,引發(fā)關注,。另據媒體報道,,某當紅脫口秀演員在“雙11”期間的一場直播結束時,311萬名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人真實存在,,其他觀眾都是花錢“刷量”而來,,而評論區(qū)與該演員互動的“粉絲”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在肯定直播消費帶來便捷的同時,對產品質量和直播間數據的真實性也提出了懷疑,,認為直播對部分產品的功效存在夸大宣傳,。
在一家電商平臺上,《工人日報》記者以“直播刷單”為關鍵詞搜索相關內容,,發(fā)現內容已被屏蔽,,但變換成“直播人數”“直播神器”等關鍵詞后,仍能搜索到刷單店鋪,。這些商家店鋪頁面沒有過多介紹,,有的只用一句“電商業(yè)務均可辦理”簡單介紹,詳情需要加微信咨詢,。
記者以需要直播帶貨漲粉為由,,聯系到一個商家。該店客服回復:50元100人,,“一條龍?zhí)撞汀?00人+點心(點贊)+互動+全面配合,,100元。該客服還對記者表示,,5元可買3萬個點贊數,。
記者發(fā)現,那些購買的賬號可點擊購物,,但在實際不下單的情況下系統卻判定“正在去購物”,,給直播間確實想購物的觀眾以“銷售火爆”的假象。
此外,,在一些QQ群和微信群中,,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幾分鐘,就能拿到酬勞,。
“很多主播幾場直播下來,,觀看人數隨便都是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這里面數據注水太厲害了,?!蹦畴娚唐脚_的一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曉明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對直播數據造假這方面的法律監(jiān)管還不足,,造假成本低。同時,,商家,、刷流量機構、電商平臺分屬不同地域,,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跨地域管理和執(zhí)法會存在一定難度,。
商家也成為“泡沫數據”受害者
記者了解到,直播數據造假,,被侵權的不只是消費者,,一些商家也成為受害者,。
對商家而言,,直播帶貨商品退貨率較高,算上產品成本,、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再加上動輒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坑位費(指定主播帶貨商品需要支付的費用)”,,自己只能虧錢。但主播們卻可以拿著“泡沫數據”再去接下一個商家的直播,。
王曉明律師告訴記者,,在如今直播帶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商家都在尋求有影響力和帶貨實力的人氣主播,,有影響力的帶貨主播成為“賣方市場”,。
“主播們往往對大品牌合作更上心,如果是小公司小品牌,,他們主播傾注的資源會少一些,。”某外資面膜品牌商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旦掉進他們虛假數據的坑里,,商家很難爭取回相應的權益,。”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直播領域掌握話語權的主播會收取高額“坑位費”外,,在銷售量上商家還需要給主播抽出提成作為“傭金”。這樣,,對于一些銷路不好的產品,,商家做的直播帶貨常有虧本的可能。
今年8月,,國新辦就消費扶貧行動有關情況舉行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云對部分貧困地區(qū)請名人直播帶貨的現象提出了批評:“目前我們發(fā)現少數地區(qū)請名人大牌,,最后算賬下來,,直播帶貨請名人花的費用和直播帶貨以后的效應不成正比?!?/p>
帶貨良性發(fā)展需明晰各方權責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guī)模為3.09億人,。僅今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人,。業(yè)內人士認為,,直播電商行業(yè)規(guī)模仍未飽和,預計未來兩年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長態(tài)勢,,對由此帶來的數據造假問題,,到了應該規(guī)范的時候。
11月1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云認為,,對直播帶貨立法立規(guī)非常有必要。他認為,,《意見稿》非常及時,,不僅對主播提出了要求,,對直播平臺也明確了其責任?!爸挥忻魑鞣降臋嘭?,加大對不法行為的監(jiān)管處罰和打擊力度,才能促進直播帶貨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p>
實際上,今年7月起正式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guī)范》就對直播帶貨行業(yè)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作出了規(guī)定,。該規(guī)定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直播購物時,,要謹慎對待直播中的各種數據和主播宣稱的銷量及使用效果,,仔細甄別考慮后再購買,同時還要保留購物憑證,,以方便日后維權,。對商家來說,做直播不是單靠主播個人就能夠產生巨額成交量的,,歸根到底還是看品牌影響力和產品質量本身,。優(yōu)質的直播帶貨,應做到品牌美譽度和銷量的共贏,。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