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雨花行丨吾心安處 深夜有光
做讀書節(jié)目的時候,大抵是嫌自己的文化味兒不足,,養(yǎng)成了愛逛書店的臭毛病,去各地旅游也總是先去當?shù)氐臅炅镞_,。早幾年特別喜歡南京先鋒書店,,詩意的棲居、大地上的異鄉(xiāng)者,,每一句話都柔柔的砸進心坎里,。
喜歡的書店落在了心里,心就有了最深的寄托,。和上海的朵云書店開在云端不同,先鋒書店的總店開在五臺山下的一個車庫里,,這是我時至今日依舊覺得最妙的地方,,陽春白雪或者下里巴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地底下也能長出倔強的花,,你還真的不能小瞧了它。
那個地庫我每次一呆就是半天,,雖然總共才去過南京三次,。記得2016年的一次南京之行,我在先鋒書店閑逛,,碰巧遇到作家葛亮的新書《北鳶》的分享會,,他當時在講南京這座城市帶給他的文學想象。我聽得入迷,,歷史上的分分合合,,給了南京太多神秘的色彩 ,當時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我好想去南京”,。因為先鋒書店,,看南京這座城市也是帶著濾鏡的。
我們這一代人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忠于自己,,畢業(yè)找工作不是看工作在哪兒,,而是先看自己喜歡哪個城市,,喜歡了,再遠也要去,。我大學畢業(yè)從北京拎著行李來長沙就是這個道理,,盡管那個時候,我對長沙所有的好感都源于我看了17遍的青春勵志劇《恰同學少年》,,白衣勝雪的少年,,風華正茂的青春,最好的第一師范…….
然而10年前,,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我走下火車,,踏入那個破敗、黢黑的站臺時,,一度懷疑自己提前下車了,,“這該不會是長沙前的某個小站吧?”因為那個站臺完全不應該屬于省會城市,。
那幾乎是我對長沙的第一印象,,破,臟,,小,。那幾年長沙也的確是那樣,破,,臟,,小。這個第一印象讓我?guī)缀蹩床坏介L沙的任何優(yōu)點,,總是滿嘴的抱怨,,總是試圖逃離。
當我有機會去別的城市走走的時候,,我遇到了先鋒書店以及后來的誠品書店,,還有很多想一起裝在行李箱里打包帶回的書店,然后就會不自覺的美化那些書店所在的城市,。
出去的機會總是有限的,,捱日子的生活都是在長沙。
長沙怎么就沒有一個像樣點的書店,?當時有個叫熬吧的文化會所,,稍微有點來頭的長沙文化人都在那里分享過一些有意思或沒意思的東西??砷L沙怎么就沒有一個像樣點的書店呢,?
在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的時候,德思勤商業(yè)綜合體拔地而起,,這不重要,,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商業(yè)綜合體一會兒冒出一個,德思勤最開始也只是在雨花區(qū)周邊悄悄的火爆,。它突破“地域”邊界,,讓身在開福區(qū)的我關注到是因為突然之間有不少作家的新書分享會開始放在德思勤24小時書店做了。
單是因為要采訪作家,,我就去過好幾次,。最開始對這個書店的印象并不深,我見過的書店太多了,,從設計到理念,,說實話它并不出眾。后來長沙掀起了一股書店風,,商業(yè)綜合體+品牌書店似乎成了標配,。一時間,我竟不知究竟是讀書的人變多了,,還是書店的運營成本變低了,。
再后來,書店就開始朝著一種奇怪的趨勢狂奔,,概念大于實際,,打卡的人比買書的人多,拿著書拍照的人比拿著書閱讀的人多,。這樣頂沒意思的,,我就不常去書店了。真不是假清高,,我曾經(jīng)認真的審視過自己在長沙不常去書店的原因,得出的結(jié)論嘛,,有點不好意思,,就是…年紀大了唄,掙到錢了唄,,書房充實了唄,。
這次雨花行,德思勤24小時書店是最讓我猝不及防的,,進去的時候,,書店是熱鬧且冷清的,人很多,,幾乎每一個區(qū)位都有人,,熱熱鬧鬧的把書店塞滿,可大家挑書選書的那股子認真勁兒又無形中把熱鬧給推了出去,,走在書店里,,每個人都是冷清的,,只執(zhí)著于自己的內(nèi)心。
我是有一些小驚喜的,,自從單方面宣布與書店不再糾纏,,暌違多年,沒想到書店在這個浮躁的數(shù)字化商業(yè)社會,,居然找到了初心—— 為書找讀者,,為讀者找書。但德思勤24小時書店不單單是一個書店,,它的野心更大,,單獨辟出了一塊兒區(qū)域,挑高設計,,屋頂上是透明玻璃,,白天陽光灑滿角落,夜晚,,抬頭就能找星星聊天,,優(yōu)雅白的色調(diào)讓這個空間顯得莫名溫暖。
他們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兒,,面前可能是電腦,,可能是一本書,他們在寫些什么,,時不時喝上一口咖啡,,每個人看上去都是孤獨的,放在一起卻有一種乳虎嘯谷的熱鬧,。
那個在破曉之時完成自己寫作的人有沒有等來他的黎明呢,?
上班時間搬著電腦來這里找靈感的人是不是如愿以償了?
試圖用深夜的光去驅(qū)逐不安的人能不能觸達內(nèi)心的閃亮,?
我們總喜歡追尋意義,,讀書的意義,書店存在的意義,,為城市的黑夜點亮一盞燈的意義,,在這個城市生活的意義…這些意義最大的意義不就是給了你一個“吾心安處”嗎?在睡不著是常態(tài),,睡著是意外的年輕人看來,,你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一直有光,,你便再也不怕黑夜,。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書店的燈光》,作者布茲比將書店之于我們的意義說成是“在人群中獨處”,,蠻妙的,,就像我覺得在德思勤24小時書店,,天暗下來的那12個小時,每個人都有他的星星,。深吸一口氣,,濃郁的咖啡香,通身熨帖,。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