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師道|校外培訓真的有用嗎,?看長沙這位校長的分析
王良
近日,寧波一市民給教育局留言:建議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師給自己子女補課,?;奶平ㄗh的背后,是一顆“焦脆”的心——“因為別人的娃補課了,,所以我娃也補”,。
按照這個邏輯,便出現(xiàn)了“全民上課外培訓班”現(xiàn)象,,資本紛紛涌入逐利,,“生育、養(yǎng)育,、教育”的負擔越來越沉重,。
最近出臺的《關(guān)于進一步減輕義務(wù)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很高明,,真是很懂得大家“見不得別的娃都在補”的心理,所以讓大家都別補,,都少補,。
其實,不讓補,、不能補僅僅是問題的一方面,。更關(guān)鍵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補習根本沒必要,。
一般家長感覺,,多補習、多做作業(yè)肯定有用啊,。不少人特別相信補習的作用,。似乎給娃一補,成績就上去了,。
補習真的有用嗎,?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雖無大數(shù)據(jù)分析,,但依我從教多年的經(jīng)驗,大致可以說,,有的有用,,有的沒用,有的有害,。
不否認有些補習真有用——因為學業(yè)質(zhì)量的提高,,離不開較大量的必須的訓練。
然而,很多時候說的“有用”,,是種模糊的感覺,,沒有誰做過實證分析;有時又只是家長的自我欺騙和安慰,,補補總是好的,。還有一種“有用”,是“偽有用”,。比如機構(gòu)的“預(yù)科學習”,,一開始似乎有用,因為孩子參加學??荚?,成績往往不錯,畢竟學過,。但這種“不錯”其實難以持續(xù),,更難以在中考、高考中體現(xiàn)出來,。
我贊成學生提前自學教材,,但很多朋友問我孩子是否上預(yù)科,我都堅決反對,。因為這樣的預(yù)科學習,,有幾個方面明顯的害處:
一是破壞了學生寶貴的“知識初感”,破壞了學習最有價值的“邏輯進程”,。探索的過程,,過程中的豐富感受,其意義往往比知識本身還重要,。
二是培訓如果過度,,就會出現(xiàn)“報酬遞減”現(xiàn)象。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掌握某一知識不出錯需要的學習量為“1”,,那么學習量為“1.5”效果最佳。超過這個量,,就會“報酬遞減”,。一些孩子“越學越學不進”,就是這種情況,。過度的學習,,嚴重的會損害學習者的身心健康,同時培訓對教師的教學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掌握好這個度,,以保證學習效果,;如何把握好學業(yè)優(yōu)秀與全面發(fā)展的平衡點。無疑,,這兩個度是相互影響的,。
三是培訓太多,會壓抑學生的主動性,。主動性是孩子最基礎(chǔ)最重要的品性,。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最要下力氣的就是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鍛煉孩子的自覺力和自制力,。有主動性的學生,最能刻苦,,并且是有成效的刻苦,。
然而,如果培訓太多,,就會成為孩子“不能承受之重”,。因為不能承受,就可能逃避,、應(yīng)付,、敷衍。更要命的是,,太多的補習和作業(yè),無論內(nèi)容還是方式,,往往都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不是孩子自己的計劃、選擇,。所以有些孩子不愿意對學習負責,,不主動思考,不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更深沉的消極影響是,,有的孩子過一種基本不能自主計劃、自主選擇的學習生活,,可能會養(yǎng)成一種不能自主的被動型人格,。補習太多,甚至造成一些孩子的自我缺失,。太多的,、并非自主選擇的補習和作業(yè),固然不是造成自我缺失的唯一原因,,但也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控制好負擔是激發(fā)和培育主動性的手段之一,。有了主動性,能自覺,、自制,,孩子就會把握好課堂。如再有問題,,他自己會找老師問,,會和同學切磋,會自己找些資料來研究,,這是更好的“補習”,。
綜上所述,送娃補習,,應(yīng)該審慎的,。某一學科、某些時段,,孩子有需要時,,針對性地補一補是可行的。但是,,絕不可盲目相信,、依賴課外培訓。
(作者系長沙市怡雅中學校長,,湖南省特級教師)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