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長沙好少年,身上正能量滿滿
編者按
小小少年,,大大能量。在長沙,,層出不窮的新時代好少年,用持之以恒的公益善舉、多才多藝的青春風貌和聲情并茂的紅色宣講,,展示著自立自強、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精神面貌,,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寶貴品格和樹立遠大志向,、為實現(xiàn)中國夢時刻準備著的擔當精神,。今日,讓我們走近長沙新時代好少年的6位代表,感受他們的昂揚姿態(tài),、蓬勃力量,。
陳羽析
她是青春洋溢的“紅色少年”
【少年檔案】
陳羽析,女,,雨花區(qū)楓樹山大橋小學五年級學生,。
【青春故事】
受家風影響,陳羽析從小伴著紅色故事長大,,紅色也成為她性格中最鮮明的底色,。
她是紅色傳承者。她提出的《城鄉(xiāng)攜手共建紅色教育網(wǎng)絡》提案,,為小學生規(guī)劃和設計紅色教育路線,。她還通過“追尋紅色足跡 巧手繪制地標”少先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鼓勵青少年積極追尋紅色足跡,、描繪長沙紅色地標,。2020年,在她和學校大隊干部,、少先隊員的積極策劃下,,雨花區(qū)楓樹山大橋小學與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實驗二小結對開展“紅色傳承手拉手 湘鄂少年心連心”主題“云隊會”,湘鄂兩地少年隔空牽手,、云上相擁,,共同表達戰(zhàn)“疫”必勝的信心。
她是紅色主題教育的倡導者,。她將紅色主題教育引入學校少年宮的社團活動中,,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設計“紅色烘焙”“紅色教育基地研學”“爭做紅領巾講解員”等特色活動,打造少先隊紅色文化陣地,。
她是紅色故事小講解員,。節(jié)假日,她和同學們來到雷鋒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學習,,并以紅領巾講解員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解紅色故事,。在她的影響下,楓樹山大橋小學迄今已涌現(xiàn)出紅色小講解員310余人次,。
龍曉鈺
她是“雷鋒家鄉(xiāng)小雷鋒”
【少年檔案】
龍曉鈺,,女,長沙市周南秀峰學校九年級學生,。
【青春故事】
持續(xù)12年的公益生涯,,累計1125小時的公益時長,發(fā)起的數(shù)百次公益之行遍布三湘四水,,她就是眾人眼中的“雷鋒家鄉(xiāng)小雷鋒”,。
2009年至今,龍曉鈺一直活躍在公益活動中,多次參與“城市穿越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助推殘障人士完成輪椅馬拉松體驗賽,,陪同湖南殘疾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演員彩排至深夜……在愛心助學、慈善義賣,、宣傳無償獻血等活動中,,也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胸懷大愛,,用公益事業(yè)裝點青春夢想,。多年來,在母親的熏陶之下,,龍曉鈺以志愿者的身份傾聽低智兒童心聲,,陪伴殘障兒童運動,溫暖著一批又一批殘障兒童,。
她精準幫扶,,用實際行動關愛留守兒童。她曾跟隨長沙市紅十字會志愿服務團隊,,前往張家界市桑植縣竹葉坪鄉(xiāng)干洞村開展公益活動,。每年一次的干洞村之行前,她總會花光攢下的壓歲錢,,為山村的同齡人購置書籍,、文具等學習用品。
她甘于奉獻,,持續(xù)守望傳承雷鋒精神。她曾跟隨母親奔赴洪澇災區(qū),,往返倉庫搬運救災物資,,和志愿者團隊一起清理城市淤泥,趕往受災群眾家中送去食品,、被褥,,成為防汛抗災中一道特別的風景。
耿靜好
她是“最小國保守護人”
【少年檔案】
耿靜好,,女,,瀏陽市淮川街道瀏陽河中學學生。
【青春故事】
14歲的她,,是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紅色志愿者,,是瀏陽文廟的“最小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守護人”。她用4年192次共495小時的守護,,傳承經(jīng)典文化,,傳播紅色精神。
她熱愛傳統(tǒng)文化,致力于保護瀏陽方言,。她和媽媽錄制的《文廟靜好賀歲篇》《我在瀏陽文廟等你》《靜好說文廟》系列視頻作品,,已成為瀏陽文廟紅色故事宣講特色陣地,錄制的《靜好說節(jié)氣》《靜好說佳節(jié)》系列聲音節(jié)目,娓娓講述節(jié)氣,、佳節(jié)之美,;她和媽媽制作的《醉美瀏陽·方言童謠系列》,倡導原汁原味的瀏陽童謠,。
她是紅色故事“小小宣講員”,。瀏陽文廟是中共瀏陽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她經(jīng)常在此進行紅色故事宣講,,深情講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她最新制作的獻禮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歌謠已完成聲音部分的錄制,動畫視頻《秋收起義打鐵歌》《紅軍橋》已完成制作,。
她是小小環(huán)保公益志愿者,。她與媽媽成立朝陽社區(qū)“火鉗小分隊”,3年來帶領40名志愿者利用火鉗,、夾子等工具,,對路面上的煙頭等垃圾進行地毯式搜尋清理,對沿途發(fā)現(xiàn)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還將志愿服務活動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紅色故事分享會,、愛國歌曲傳唱等紅色革命教育主題活動。
彭蘭溪
他奮力丈量屬于自己的生命高度
【少年檔案】
彭蘭溪,,男,,長沙市南雅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青春故事】
5年來,,他無數(shù)次以雙臂支撐著身體,,“走”過了南雅大大小小的樓梯臺階,見證著南雅的春夏秋冬,;15年來,,他無懼被命運束縛的雙腿,“游”出了人生一次又一次意志的勝利,,丈量著屬于自己的生命高度,。
2005年,一場意外的車禍,,讓尚在襁褓中的他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雙腿,。小學時,由于骨骼生長過快,、骨刺過尖過長,,無奈再次接受手術截短磨骨,,從此,他再也無法穿上假肢,。
他身殘志堅,,努力學習。從幼兒園開始,,他便克服身體的不便獨立成長,,用手走路的速度及敏捷度遠超常人。踏入中學的大門起,,他堅持每天按時按點走進課堂,,習慣于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用樂觀陽光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多才多藝,、熱愛生活。在輪椅上,,他總會放上幾本書,。他還有旺盛的好奇心和超強的動手能力,凡事都會“異想天開”地自己動手去做一做,。他愛好書法,、繪畫、吉他,,曾獲第十八屆國際少兒書畫作文大賽特別金獎,、軟筆書法社會藝術水平九級。
他品德高尚,、勇于擔當,。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身在老家的彭蘭溪擔心學校開學后口罩緊張,,委托父親在瀏陽市口罩和消毒液生產(chǎn)廠家申請到一批緊急抗疫物資,,悉數(shù)捐贈給南雅中學。
張楚珺
她是心懷大愛的“夏林果”
【少年檔案】
張楚珺,,女,,雨花區(qū)楓樹山大橋小學五年級學生,。
【青春故事】
來自雷鋒家鄉(xiāng)的張楚珺,,在好家風的熏陶下,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了為人民服務的種子,。
她心懷大愛,,爭做雷鋒精神的踐行者。3歲,,她捐出人生的第一筆公益款,。此后,,她的身影就活躍在各種公益活動中,她還設立專屬儲蓄罐,,每年用攢下的零花錢購買書籍,、文具捐贈給貧困山區(qū)的小朋友。
她樂于助人,,被同學親切地稱作“夏林果”,。每逢周末和假期,她都和同學們一起精心開展公益活動,,為社區(qū)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為圭塘河清理垃圾、添綠護綠,,將愛心義賣籌得的善款為貧困山區(qū)的小朋友添置書籍和文具,。
她勇于追夢,用創(chuàng)新傳承革命精神,。她創(chuàng)新性運用信息技術宣傳公益,,設計制作的垃圾分類公益軟件獲得雨花區(qū)中小學生創(chuàng)意編程競賽特等獎;面對新冠疫情,,她不僅積極參與抗疫,,還帶動同學一起設計制作抗疫游戲,科普抗疫知識,、宣講抗疫精神,。
她樂觀向上,懷揣“中國夢”樹立“我的夢”,。她曾作為長沙市學生代表,,受邀參加湖南教育頻道舉辦的全國“我是接班人”主題大課堂,與航天英雄們一起聆聽習爺爺?shù)慕虒?,和英雄們一起暢聊夢想?/p>
李思穎
她是多才多藝的“文藝少年”
【少年檔案】
李思穎,,女,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初一2015班學生,。
【青春故事】
從小愛好文藝的她,,用勤學苦練和專注熱愛,在藝術舞臺上綻放別樣的美麗,。
她熱愛音樂,,用歌聲點贊美麗湖南。受家風家教影響,,兩歲半時她就登上舞臺演唱,。她珍惜每一次錄音和登臺演唱的機會,迄今已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近10首,,用純凈童聲描繪了新時代的新景象,。
她熱愛書法,,用毛筆傳承民族文化。從6歲握筆開始,,她堅持每天練習,,經(jīng)常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從未間斷,。她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書法比賽并獲得金獎,。
她熱愛寫作,,用文字傳遞真善美。她注重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從自然中感悟美好,、從實踐中提升能力。課余休閑,,她總是抓緊晨起睡前,、等車排隊等間隙,手捧書籍埋頭啃讀,。
她熱心公益,,用愛心傳遞正能量。節(jié)假日里,,她經(jīng)常前往敬老院,、社區(qū)空巢老人家里噓寒問暖,深入困難家庭送去慰問物資,,在社區(qū)小區(qū)倡導排隊禮讓,、綠色生活,爭做“雷鋒小小志愿者”,。
她多次在《初中生·作文》《創(chuàng)作》等文學期刊發(fā)表文章,,演唱的《敬禮!國旗》《長沙吟》等十多首原創(chuàng)歌曲在各大平臺上線,,被湖南省音協(xié)《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雜志推介,,獲評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文明禮儀標兵”。
撰文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圖片均由長沙市文明辦提供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