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抓在中國人手中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斌) 袁隆平走了,,卻永遠(yuǎn)留在人們心中。今日,,記者追思悼念袁隆平,,翻閱起曾經(jīng)的采訪資料,當(dāng)年獨家采訪袁院士的情景歷歷在目,?!鞍阎袊说娘埻肜卫巫ピ谧约菏种校 痹菏康溺H鏘之言,,是記者20余年采訪生涯中聽到的最強音之一,。
2018年11月22日7時40分,,長沙晚報采訪小組早早來到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此前一天,,記者獲得了采訪邀請。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采訪小組在中心一樓大廳靜靜地站著,,等候著袁院士的到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袁隆平每天8點多就會來上班,,很辛苦卻十分敬業(yè)。
大約8時20分,,袁老步入大廳,,神態(tài)平易近人。他和記者一同來到二樓辦公室,,“你們長沙晚報辦得好,。”這是袁老跟記者說的第一句話,,記者隨即道出了本次采訪主題:改革開放40年了,,您有何回憶,有何感想,?
袁隆平深情回憶:“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xué)大會,,有兩點對我來說是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第一個觀點就是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也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第二個觀點是科學(xué)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兩個觀點對改革開放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也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萍脊ぷ髡呖梢苑e極地,、專心地從事科學(xué)研究和技術(shù)工作了?!?/p>
“我們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說到這里,,袁院士激動地從辦公椅上站起身,,繞過辦公桌近距離地與記者交流道:“科技工作者、知識分子以前叫‘臭老九’,,一不留神就被罵為走‘白專道路’?,F(xiàn)如今,‘臭老九’變成‘老大哥’的一員,,科技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知識分子受到極大的鼓舞,我感到非常幸福,?!?/p>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wù)院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袁隆平院士受到表彰,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榮獲“共和國勛章”,,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為其頒授勛章,。9月30日上午10時30分——此時距袁隆平院士載譽從北京回到長沙家中不到12個小時,老人家又下田了,。前來采訪的記者,,緊步跟隨袁隆平來到了他心愛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試驗田。
稻浪重重,,碩果累累,。“你看這稻子多高,,桿子多直,,穗子這么大,葉子一點都不黃,,不早衰……”袁隆平像手撫寶貝一樣撫著稻穗,,側(cè)身跟記者交流道。記者問:“水稻收獲是在什么時候???”袁隆平答:“還有20來天!”記者問:“畝產(chǎn)有多少,?”袁隆平答:“三畝田,,畝產(chǎn)1200公斤!”
畝產(chǎn)1200公斤,,這將創(chuàng)下歷史記錄,。袁隆平說:“昨天總書記問我,有什么進展,?我回答說,,畝產(chǎn)1200公斤,。”說到此袁老自豪地笑了,。
“我的初心就是讓中國人民吃飽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抓在我們自己手中,?!毖芯苛艘惠呑与s交水稻的袁隆平談起了年輕時候的初心,并說道:“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都離不開糧食安全,。”
從2018年到2019年,,記者有幸多次采訪袁隆平院士,,這些采訪經(jīng)歷永志在心、終身難忘,。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