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電詐當然好,但取款不該這么難
白木
11月27日,河北邢臺一位女子吐槽,,在工商銀行取款25000元時,,遭遇了銀行的多次電話核實,導致她耽誤了20分鐘,。女子質疑,,為何取自己的錢會遭遇如此多的障礙,并質疑銀行的服務問題,。銀行柜員稱,,這些措施是為了保護客戶的財產安全,防止詐騙等風險,。(11月28日映象網(wǎng))
在這起事件中,,銀行的初衷是好的,擔心客戶遭詐騙受損失,。然而,,其做法有點機械,不近人情,??蛻艏庇谌】罱o家人治病,2.5萬元并非大額資金,,卻遭遇了銀行工作人員多次盤問,,甚至詢問其家人住院科室等細節(jié)。如此操作,,不但繁瑣而且沒有邊界感,,造成了客戶的不便,也影響了其心情,,感覺自己取款自由受到限制,。也怪不得一些網(wǎng)友質疑銀行:“這哪是服務,分明就是折騰人,!”
類似個人取款麻煩的事情多次發(fā)生,,筆者認為,,關鍵還是銀行防范電詐的流程過于繁瑣、不夠精準,。在防控措施上,,銀行要進一步優(yōu)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確實需要核實相關信息,,應在最短時間內一次性完成,而不是讓客戶長時間等待和反復解釋說明,。同時,,銀行應加強與客戶溝通,解釋清楚核實的原因和必要性,,爭取其理解和配合,。
就在兩天前,公安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電信網(wǎng)絡詐騙及其關聯(lián)違法犯罪聯(lián)合懲戒辦法》相關情況,。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配合公安機關精準研判賬戶涉詐風險,,不采取“一刀切”風險防范措施。這意味著,,銀行在防范電詐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精準性和科學性。對于可疑賬戶,,不能僅僅因為一些表面因素,,如賬戶長時間未使用、當天有資金匯入等,,就過度限制客戶的取款權限,。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銀行不妨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等技術手段,,深入了解客戶的交易習慣,、資金來源和去向等,,綜合判斷賬戶是否存在真正的涉詐風險,。
防范電詐當然重要,但不能以犧牲客戶的合法權益為代價,。銀行需要在保障客戶取款自由和防范電詐之間找到平衡點,,既確保客戶資金安全,,又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jiān)管和指導,,督促銀行依法依規(guī)開展業(yè)務,營造一個安全,、和諧,、舒心的金融環(huán)境。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