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援插上科技翅膀,,救得快又救得安全
白木
近日的一個深夜,13名戶外徒步愛好者被困長沙縣北山鎮(zhèn)一深山,,位置不明,。消防、應急及藍天救援隊緊急搜尋,,在熱成像無人機的指引下,約3小時即發(fā)現(xiàn)被困人員,,全部成功救出。這期間,,無人機還空投了礦泉水和干糧,,補充被困人員能量。(10月22日長沙晚報)
氣溫驟降的深夜,,荊棘密布的山林,,模糊的位置,。如此惡劣的救援條件,,若純靠人力去搜索,不說全無找到的希望,,至少找尋的過程會很漫長,,耗費的時間將成倍增加,。這意味著,,包括5名小孩在內(nèi)的13名被困者安全風險會大幅上升,,饑餓,、失溫,、脫水等都可能威脅一群人的生命。
這并非危言聳聽,,最近西安一對情侶徒步爬山不幸雙雙遇難,,原因就是失溫,。類似的野游悲劇多次發(fā)生,,理應引起戶外徒步愛好者的警覺,同時也對救援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快點,、再快點,?北山鎮(zhèn)救援的成功案例予人以啟示,人力救援有極限,,科技賦能無極限,為救援插上一雙科技的翅膀勢在必行,。
近年來,中國的無人機技術發(fā)展迅速,,已廣泛運用于農(nóng)業(yè),、軍事、科研,、文藝等諸多領域,。無人機機動性強,,飛得高、飛得快,、看得遠、掛載強,,幾乎不受場地限制,。這些優(yōu)勢非常符合救援的要求,。無人機完全能夠成為救援人員的最強輔助,,在一些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甚至可以搭配其他科技設備,,充當救援的主力,。比如,讓世界各國頭疼的高層建筑滅火難題,,消防員就可通過操作多軸無人機掛載消防水管直接飛到起火樓層滅火。
央視的一檔科普節(jié)目《我愛發(fā)明》,,曾介紹安徽人陳林光發(fā)明的滅火彈,。在一場比試中,,4名消防員使用了11個干粉滅火器,,才控制住兩個大油盤的火勢,而陳林光用兩個滅火彈瞬間就達到更好的效果,。將高科技設備投入消防、抗災,、應急救援,,不僅能提高救援效率,,還能更好地保護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據(jù)2023年應急管理部數(shù)據(jù),,5年來,,我國有165名同志在滅火救援等任務中獻出寶貴生命,,1300多人光榮負傷,。用科技降低救援風險,,保障被救者與救援者雙方的生命安全,非常值得期待,。
總之,,科學救援需要科技加持。政府,、企業(yè),、社會各方都應革新理念,加大對公共救援體系建設的技術投入,,加強相關科技設備的研發(fā)應用,,提升救援的科技含量,以保障“救得快又救得安全”,。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