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和你在一起
長沙晚報評論員
今天是第21個記者節(jié),。和往常一樣,我們正奔走在采寫新聞的路上,步履匆匆;唯一不同的是,在以記者命名的這個節(jié)日里,,我們心中充盈著更多的溫暖,肩上感受著更多的責任,,筆下激蕩著更火熱的激情,。在這個節(jié)日里,我們只想說一句,,我們永遠在路上,,和你在一起。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仡欉@大半年來,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我們共同經歷了戰(zhàn)“疫”的難忘歲月,,也見證了“十三五”的輝煌成就。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新聞人更覺自己的心神、腳步,、筆鋒時刻就在其中,,邁向新征程,書寫新時代,。
文章合為時而著,。抗美援朝時期,,作家魏巍從朝鮮戰(zhàn)場歸來,,撰寫了影響幾代中國人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在抗疫和復工復產的戰(zhàn)場上,,我們的新聞作品,,同樣化作號角,、戰(zhàn)鼓,吹響了勝利的先聲,。從《十七勇士》到《中國青年》,,從《多彩長沙走新路》到《“鏈”接世界》,一系列封面重磅文章以及相關報道,,展現出長沙強力戰(zhàn)“疫”,,率先復工復產的面貌,傳遞出一線的“戰(zhàn)報”,,安民心,、定軍心,激勵著全市上下奪取“雙勝利”的奮斗豪情和必勝信心,。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做刀”,。任憑時代如何變遷,,工具如何翻新,新聞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使命不變,。惟其如此,,才能堅定新聞理想和初心,保持對新聞的嗅覺和激情,,從而走進實踐深處,,將鏡頭、筆觸聚焦基層,,聚焦具體的人,、鮮活的事,生動呈現長沙“網紅城市”“幸福城市”火熱的生活和高質量發(fā)展,。這樣的報道,,才能有血有肉,見人見事見真情,。也只有這樣的新聞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一往無前。
當然,,記者也會經歷悲歡離合,,遇到各種困難。面對辭別親人的不舍,、生死轉運“事故”的后怕,、身懷六甲的疲憊,、媒體轉型的焦慮,我們仍甘愿走最難走的路,、吃最難吃的苦,、做最難做的事,那是因為心中銘刻著崇高的新聞理想,。那是為人民書寫,、為時代立傳的使命感,是追尋真相的責任感,。新聞追求真實,,但新聞人眼里不只有理性,而是飽含對事業(yè)的熱愛,、對人民的深情,,心中有愛,才能腳下有力,、筆下生輝,。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新聞人是時代風云的記錄者,、見證者,,更是歷史的深度參與者。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我們又將迎來新聞事業(yè)新的使命和歷史機遇,。新聞持續(xù)發(fā)生,記者永遠在路上,。讓我們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奮力前行,,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觀察時勢,用頭腦萃取精華,,用筆力書寫長沙高質量發(fā)展的時代新篇,。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