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都是追“鋒”人
3月5日8時30分,,位于湖南湘江新區(qū)的湖南雷鋒紀念館外已有參觀隊伍抵達,,準備接受雷鋒精神洗禮。
依山而建的紀念館廣場正中央的雷鋒雕像,,有人在此駐足,、仰望,似乎默默思索著什么,。
這里不是新區(qū)海拔的最高點,,卻已成為人們心中最尊崇的道德高地。它見證了人們對雷鋒的追慕,,也見證了美德血脈的蓬勃奔涌,。譚荒芳、張璐琪,、陳子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從這里出發(fā)走出了祖孫三代追“鋒”路。
外婆:身處逆境堅韌不拔,,是“湖南最美志愿者”
3月2日,,去望城區(qū)消防救援大隊參加學雷鋒活動;3月3日上午,,接受媒體采訪,,下午修改課件;3月4日上午,,參加麓山梅溪湖實驗中學以學雷鋒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下午在工作室接待長郡月亮島學校師生;3月5日,,應邀向博深集團員工宣講雷鋒精神……翻開譚荒芳的記事本,,密密麻麻的行程撲面而來。
今年63歲的譚荒芳,,是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她還有一個身份——“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皠e看她沒有手指和手掌,,她能干的一點不比常人少,。”譚荒芳老伴介紹,,譚荒芳小時候因故失去手指和手掌,,只留下兩個光禿禿的手腕。
“我從雷鋒的日記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痹诶卒h精神的指引下,譚荒芳克服殘疾帶來的巨大困難,,以頑強的毅力學會了用兩只光禿禿的手腕夾著筆寫字,、作畫,甚至還學會了穿針引線釘扣子……
1986年,,譚荒芳進入雷鋒紀念館工作,。從講解員到辦公室文員,再到檔案管理,,每一項工作她都盡職盡責做好,。
譚荒芳的女兒張璐琪清楚記得,小時候看過媽媽用殘缺的手整理辦公資料,。有一次,,為了做好雷鋒的報紙剪貼卷宗,她把報紙鋪在桌子上,,用一只手腕夾住剪刀,,另一只胳膊壓住報紙,一下一下地剪著,,突然,,剪刀一偏,尖利的刀鋒扎破了她的手臂,,頓時鮮血直流,。“可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包扎好傷口后,,又繼續(xù)……”張璐琪回憶道。
這雙殘缺的“雙手”,,整理,、完善了有關(guān)雷鋒的資料800多萬字、文物和實物近千件,,還整理編寫出了建館以來的大事記,、紀念館組織機構(gòu)沿革等重要的基礎(chǔ)性資料,,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內(nèi)容。做好本職工作之余,,譚荒芳還滿腔熱情地宣講雷鋒精神,,即使退休后,也不遺余力地奔走在宣講雷鋒精神的路上,。
為了適應新時代宣傳,,譚荒芳開通實名認證微博,用網(wǎng)絡(luò)宣傳雷鋒精神,。為了讓宣講更生動,,她還學會使用電腦、手機,,用沒有手指的手臂寫演講稿,、制作幻燈片。2022年,,湖南雷鋒紀念館還成立了“譚荒芳工作室”,。據(jù)統(tǒng)計,近40年來,,譚荒芳在館內(nèi)講解6000余批,、聽眾12萬余人次,外出作報告2000余場次,,線上線下聽眾達500多萬人次,,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無手亦能寫春秋”的精彩人生。
媽媽:不當老板當宣講員,,成“最美80后雷鋒精神傳播者”
“我從小在雷鋒紀念館長大,。”張璐琪介紹,,小時候她經(jīng)常跟著媽媽上班,,譚荒芳給別人講解,她在旁邊跟著,。耳濡目染下,,4歲時,還沒展柜高的她,,就能為參觀者講解雷鋒“苦難的童年”,。
雷鋒精神熏陶著,媽媽的言行也潛移默化影響著張璐琪,。在雷鋒中學求學6年,,她擔任學校“學雷鋒展室”“雷鋒教室”義務(wù)講解員,。夏天,,沒有空調(diào)的展廳里悶熱難耐,,她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最多的一天講了16批,,經(jīng)常嗓子啞了,、雙腿麻了。
高考后,,張璐琪考入蘇州大學音樂學院,。大學還未畢業(yè),她就和朋友創(chuàng)辦了演藝公司,,并很快在蘇杭地區(qū)小有名氣,,成為名副其實的老板。
“當時正值行業(yè)風口期,,我想和朋友闖出一片天。但我媽強烈要求我回來,,要我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張璐琪說,,她不忍心拒絕媽媽的期盼,,同時她在紀念館出生、長大,,也想為宣傳雷鋒的事業(yè)做點什么,。糾結(jié)過后,張璐琪選擇回鄉(xiāng),,和母親一樣成為了一名宣傳雷鋒精神的使者,。
“一個好的講解員,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把所有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且靈活應變,、因人調(diào)整,。”張璐琪介紹,。打開她的書柜,,隨手一翻都是雷鋒資料,多年來她摘抄,、記錄,、撰寫有關(guān)雷鋒的資料三十余萬字。這些資料被分門別類存放,,隨便拿出一疊,,張璐琪都能準確說出資料中的具體內(nèi)容,。
此外,她還學禮儀,、練表達,,考取了普通話測試員證書和國家高級禮儀培訓師證書,參與編輯《語言藝術(shù)考級》《不亦說乎——心靈演講作品鑒賞》等專業(yè)類書籍,。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迅速成長為雷鋒紀念館的宣講骨干乃至行業(yè)內(nèi)的佼佼者,至今累計館內(nèi)宣講4000余場次,,線上線下聽眾超百萬人次,;屢次擔綱國家、省,、市各類會議1號車隨車講解……“一花獨放不是春”,,作為宣講科長,張璐琪還帶領(lǐng)宣講員們學理論,、鉆業(yè)務(wù),;打造“雷鋒精神宣講團”這一品牌,開展雷鋒精神“七進”活動,;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等平臺推出《重讀雷鋒日記》《照片背后的故事》等欄目,,通過音視頻傳播雷鋒事跡,,還被媒體譽為“最美80后雷鋒精神傳播者”。
兒子:向下扎根,、向陽生長,,做新時代追“鋒”少年
自小結(jié)下“雷鋒緣”的還有陳子鋒,他名字中的“鋒”,,就取自雷鋒的“鋒”,。
當他還在襁褓中時,媽媽和外婆的睡前故事就一直陪伴他入眠,,故事大多數(shù)時候都圍繞著雷鋒展開,。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漸漸長大,,陳子鋒聽得最多的故事都跟雷鋒有關(guān),,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很多時候,,媽媽在前面講,,他就在后面聽,雷鋒精神的種子,,在他的心里悄然種下,。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雷鋒紀念館參觀,我是紅領(lǐng)巾講解員陳子鋒,,很高興為大家講解……”作為一名小學4年級學生,,他已義務(wù)講解雷鋒精神100余次。
“好好學習,、鍛煉身體,、提升道德品質(zhì)?!碑敱粏柤白鳛閷W生如何踐行雷鋒精神時,,陳子鋒給出了他的答案,并身體力行踐行著,。他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wù)活動,,在同學眼中,陳子鋒活潑,、幽默,、開朗、大方,,不遺余力對別人伸出援手,是“人氣王”“和事佬”,。在老師眼里,,他才思敏捷、好學上進,,品學兼優(yōu),,是“小幫手”。
此外,,陳子鋒興趣廣泛,,不但書法、美術(shù),、演講樣樣拿手,,還熱愛體育運動,是仰泳,、蛙泳都在行的“游泳小健將”,,是籃球場上身手敏捷的主力,是足球場沖鋒陷陣的前鋒,。
每天,,陳子鋒都提前到校,當好學校書香走廊的圖書管理員,。周末有空時,,會和外公一起撿拾空瓶紙箱,。去年3月,他和同學一起把賣廢品存下來的零花錢,,買了生活用品并送給孤寡老人,。向下扎根、向陽生長的陳子鋒,,還獲得了“新時代長沙好少年”等榮譽稱號,。
一輩子做一件事,是專注是執(zhí)著,;幾代人做同一件事,,是傳承是信念。在湘江新區(qū)這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熱土上,,這樣的追“鋒”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雷鋒精神的種子早已扎根發(fā)芽,帶來遍地芬芳,!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