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唐朝詩人的“長歌之地” | 山水洲城記
很少有一條江,,像湘江一樣,,被唐朝詩人反復寫進詩里,。
自古以來,,長沙是唐朝詩人心中的一種境界,、一處寄托,、一份念想,,和瀟湘一樣,,亦是一個獨特的詩歌意象。來過長沙的或是沒來過長沙的詩人,,要么在長沙縱情放歌,,要么在異地別有深意地寄懷長沙。
整個唐朝,,寓湘詩人有230多位,,留下詩歌近1400首,其中大部分詩人曾在長沙流連,、吟唱,。一葉又一葉“詩舟”揚帆湘江,源源不絕,,湘江成了一條“唐詩之路”,,湖湘儼然就是唐人的“詩和遠方”。
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唐朝神龍元年(705年),,湘江之上駛來了唐朝“近體詩”奠基人杜審言的“詩舟”,。當時,他流配峰州(今越南境內),,舟泊長沙,,杜審言欣然登岸,春降湘江,,花鳥迎人,,當看到滾滾江水朝著與之南下相反的方向北去,杜審言觸景生情,,悲從心來,,吟出了這首《渡湘江》。
清朝詩評家管世銘曾以《渡湘江》為例說:“初唐七絕,,味在酸咸之外,。”《渡湘江》將詩人內心的凄愴,、悲涼表達得生動,、真切,成為七言絕句剛剛定型,、成熟的初唐時期最難能可貴的佳吟,,“具有開啟詩壇新風的作用”。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郁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在杜審言之前,,除了屈原在長沙湘水之濱盤桓,,吟出千古絕唱《懷沙》外,似乎鮮有詩人蒞臨長沙,。
杜審言開啟了唐詩長沙的風帆,,由始,,湘江之上的“詩舟”頻頻駛向長沙。
同期,,絀遣瀧州(今廣東羅定)的宋之問從江西贛江南下,,在翻越大庾嶺時,他想到了賈誼,,吟曰:“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觌S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這是宋之問一生中最好的詩作之一,,當浮艷綺靡褪去,,詩人全然沒有了在宮廷時那股諂媚逢迎的陳腐之味,有的只是對自然山川本真地傾注,。
宋之問因“戀家”而在瀧州惶惶不可終日,,冒失地北逃而返。不過,,宋之問這次選擇了沿湘水北上的線路,,寫下了《自湘源至潭州(長沙)衡山縣》:“浮湘沿迅湍,逗浦凝遠盼,。漸見江勢闊,,行嗟水流漫。赤岸雜云霞,,綠竹緣溪澗,。向背群山轉,應接良景晏,。沓障連夜猿,,平沙覆陽雁。紛吾望闕客,,歸橈速已慣,。中道方溯洄,遲念自茲撰,?!?/p>
好不容易秘密逃回洛陽,,誰知景云元年(710年)六月,宋之問被唐玄宗下詔流放欽州,。自長江而湘江,,舟到長沙,宋之問舍舟登臨岳麓山,,沉湎山水之間,,情之所至,在道林寺墻壁上揮毫潑墨,,寫下《江亭晚望》:“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村。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v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p>
《江亭晚望》一氣抒寫,如珠走盤,。大歷四年(769年),,杜甫在岳麓山訪勝尋幽,青苔翠綠的道林寺墻上,,宋之問當年留下的墨寶依稀可辨,,憂憤清晰可感,不禁引起杜甫的驚喜與感觸,,吟:“宋公放逐曾題壁,,物色分留與老夫?!?/p>
二
開元元年(713年),,張說降貶岳州(今岳陽)刺史,,南游潭州北亭,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深深地吸引,,“人務南亭少,,風煙北院多。山花迷徑路,,池水拂藤蘿,。萍散魚時躍,,林幽鳥任歌。悠然白云意,,乘興抱琴過,。”張說的這首《湘州北亭》,,拋卻了放黜的煩怏,,似是在長沙重新找到了精神家園。難怪,,他在岳州任上多次南下長沙游歷,,“日去長沙渚,山橫云夢田”,。
張說之后,,因仕途不暢,,長期往來山水名勝過著漫游生活而吟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常建到了長沙,作《潭州留別》:“賢達不相識,,偶然交已深,。宿帆謁郡佐,悵別依禪林,。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該詩展露了常建一貫的風格,,意境清迥,,語言洗練自然,佳句輒來,,唯論意表,。
那時,湘江流經長沙的這一段又叫青楓江,,兩岸長著許多古老的楓樹,。唐玄宗開元時宰相張九齡乘船經湘江回老家韶州(韶關)省親,舟行湘江,,疑似夢幻之游,,曉暢吟曰:“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卻記從來意,,翻疑夢里游,。”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泵虾迫还P下的湘江兩岸楓葉在枝頭搖曳,如同畫家筆下的火焰染紅了江水,,一江爛漫的紅色閃動著霞光,,點燃了江水的歡唱和詩人的激情。然而,,天寶十四年(755年)在長沙擔任湖南轉運留后的戴叔倫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秋色,,其《過賈誼宅》云:“一謫長沙地,三年嘆逐臣,。上書憂漢室,,作賦吊靈均。舊宅秋荒草,,西風客薦蘋,。凄涼回首處,不見洛陽人,?!鼻锾烀C穆的氛圍與戴叔倫那孤獨寂寥的心靈相互映照。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少年李白只想仗劍天涯,,開元十四年(726年),,25歲的李白離開四川江油市青蓮鄉(xiāng),順著涪江漂過劍門關,,再經嘉陵江至長江,,乘風破浪、跋履山川,,去踐行一個大丈夫“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凌云壯志。
李白乘舟沿江出三峽,,家鄉(xiāng)的山峰慢慢隱沒,,只有滔滔江水仍跟隨著他。不久,他就經荊門山到達江陵,,隨后順著江水到了煙波浩渺的洞庭,。這時,在蜀中經常一起出游的好友吳指南也在洞庭暢游,,李,、吳兩人計劃一起沿湘江溯流而上,遐游潭州,、衡州(今衡陽),,然后到永州九嶷山舜帝陵祭拜??墒?,出門在外,似乎總有一些不可測之事驟然降臨,,健壯威猛,、膂力過人的吳指南竟然暴疾而亡在洞庭湖上。李白雖“泣盡而繼之以血”,,卻終究無法喚回吳指南的生命,。電影《長安三萬里》李白背著的那副骸骨,就是其好友吳指南,。
有了這樣驚心動魄的經歷,,李白只得獨自順長江而下,?!伴L沙不足舞,貝錦且成詩,?!薄伴L沙陳太守,逸氣凌青松,?!薄吧酱ㄈ缲呖h,風日似長沙,?!奔幢憷畎讻]能如愿游長沙,但在他的心中從來就沒有忘記長沙,,其詩屢屢寫到長沙,,對長沙有一種天然的傾慕景仰。
至德三年(758年),,李白因“永王璘事件”從潯陽(今九江)“長流夜郎”,。次年,船行至西陵峽,恰逢夏末秋初,,因關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重新獲得自由的李白當即掉轉船頭依江飛下,,不日就到了洞庭,。這時,李白的族叔,、刑部侍郎李曄流放嶺南,,行經岳州時被左遷此地的賈至延攬府上,獲知李白重返后,,當即相邀同游洞庭,。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苯洑v了這次劫難后,李白已不再奢望仕途上有所作為,,無論是詩風還是行事風格上都放得更開了,。再次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風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這次,,李白玩得很開心,,一口氣吟了5首詩。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鼻锞笆捤鳎路毿薪?,該是何等悲切,、凄清,!李白溯湘江一路南行,一路唱和,,停潭州,,登南岳,行至永州攀九嶷,,寫下《悲清秋賦》:“登九嶷兮望清川,,見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歸海,,云橫秋而蔽天,。余以鳥道計于故鄉(xiāng)兮,不知去荊吳之幾千,。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讬些,,吾將采藥于蓬丘?!?/p>
《全唐詩》共收錄李白詩作1060首,,其中,寫關于瀟湘的詩作有35首,,8處直接將“長沙”兩字寫進了其詩里,。
三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鼻锏囊庀蟛粌H有離愁、悲郁,,還有思鄉(xiāng),、懷人。至德三年,,劉長卿因“剛而犯上”遷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縣尉,,一路走走停停,,在上元元年(760年)到了長沙,。《晚泊湘江懷故人》曰:“天涯片云去,,遙指帝鄉(xiāng)憶,。惆悵增暮情,瀟湘復秋色,。扁舟宿何處,,落日羨歸翼。萬里無故人,,江鷗不相識,。”
“晚泊湘江”的劉長卿不想再行南下,而是選擇在長沙徘徊,、尋訪,。深秋的殘陽如血,浸染了古老的街巷,。當詩人只身來到賈誼故居,,滿腹憤悁噴薄而出,嘩吟曰:“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澹緩出之,,深悲而反咎,“以風雅之神,,行感愾之思”,,雋絕千古。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時光,。屈原哪知道百年之后,賈誼竟會來到湘水之濱悲吊,?而今,,和賈誼當年遭遇一樣的劉長卿見到賈宅殘垣、枯草,,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了澹宕婉深之情,,凄涼寥落之意。
劉長卿說,,長沙雨頻,,“長沙積雨晦,深巷絕人幽”,。又說長沙雪厚,,“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在冒雪游寧鄉(xiāng)芙蓉山時,,他寫出了雪中之溫暖:“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不管是詩含劍戟,,摧肝裂膽的《長沙過賈誼宅》,,或是若驚若喜,景色入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以說,,劉長卿一生中最為精妙雋永之詩都寫于長沙,是長沙讓他傷懷古今,,也是長沙讓他感受到了人間溫情,。在長沙,劉長卿不是過客,,而是歸人,!
“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贝髿v三年(768年)冬,,杜甫逐浪洞庭,到達岳州,,翌年早春,,他沿著祖父杜審言當年的線路,離開岳陽進入長沙喬口:“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兩岸青山依依,,舟行綠水之中,長沙就在眼前,,可是,,對于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鶉衣鷇食,、衰弱不堪的老人來說,,杜甫的心坎里有的只是迷茫和“凄惻”。
杜甫幾度南下而又返棹長沙,,并在長沙江閣定居下來,。“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杜甫在長沙的這段日子是其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刻,,但他依然熱愛山水,,常常拖著病殘之軀與友人一道逛游長沙、倚幾論詩,?!懊S定王城郭門,藥物楚老漁商市,。市北肩輿每聯(lián)袂,,郭南抱甕亦隱幾”。不到兩年,,杜甫在湖南賦詩99首,,其中,在長沙賦詩50多首,?!岸帕昀衔糖锵荡霾∠嘧R長沙驛,?!薄跋喾觊L沙亭,乍問緒業(yè)馀,?!比绻f長沙是一首明艷的風物詩,那杜甫就是詩中之魂,。
四
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平息,,唐朝由盛轉衰,,而唐詩卻達到了頂峰,,而湘江之上的“詩舟”依然在接續(xù)南下。
大歷二年(767年)冬天,,貶舂陵(今永州道縣)守的元結赴長沙會商疆防計兵之事,。“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詩人愛酒,,仿若酒可以一解千愁,。可外放潭州刺史的張謂在接待元結時偏偏將酒換成茶,,兩人邊飲著茶,,邊在寒冷的朔風里賦詩唱和,別有一番情味,。在張謂看來,,似乎茶更能聊表友人之間的情意,作《道林寺送莫侍御》:“何處堪留客,,香林隔翠微……飲茶勝飲酒,,聊以送將歸?!?/p>
貞元十八年(802年),,京兆尹楊憑外任湖南觀察使,三年后,,楊憑在長沙遇到了因“永貞革新”失敗遭貶永州司馬的女婿柳宗元,。或許因為心情欠佳,,柳宗元在長沙除了作《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外,,不曾吟詠。
同期,,劉禹錫被貶朗州(今常德),。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一紙詔書將柳宗元和劉禹錫同時召回長安,,柳宗元被委柳州刺史,,劉禹錫出任連州刺史。兩人結伴南下,,舟到長沙,,柳宗元作《長沙驛前南樓感舊》曰:“海鶴一為別,存亡三十秋。今來數行淚,,獨上驛南樓,?!边@首詩的序言說:“昔與德公別于此,。”原來,,貞元元年(785年),,13歲的柳宗元就隨其父到過長沙驛,在驛前南樓與德公相見并獲得撫愛,。而今舊地重臨,,德公早已作古,人去樓空,,不得復見,。
連州在今廣東西北,其時屬湖南觀察使管轄,,作為連州刺史,,劉禹錫每隔一段時間必要到長沙向湖南觀察使稟報,“橘樹沙洲暗,,松醪酒肆香,。”“茅嶺潛相應,,橘洲傍可指,。”劉禹錫多次徜徉橘子洲,,和長沙人打成一片:“長沙男子東林師,,閑讀藝經工弈棋。有時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誰能知,。”其《贈長沙贊頭陀》曰:“外道邪山千萬重,,真言一發(fā)盡摧峰,。有時明月無人夜,獨向昭潭制惡龍,?!眲⒂礤a在長沙堅信“真言一發(fā)”就可將那山巒般的謬論全部推翻摧毀,且希冀能夠在某個明月高懸,、人聲俱靜的夜晚,,獨自秉劍去昭潭制服“惡龍”。
就在柳宗元,、劉禹錫在湘江詩興大發(fā)之際,,韓愈也在湘江之上往來溯之,。
貞元十九年(803年)冬,韓愈初次貶嶺南,。雪花翻飛,,他來不及跟家人告別,便匆匆離開長安,,浮湘江之水南下,。“同是天涯貶謫人,,獨自徘徊湘水邊,。”舟近長沙,,詩人遽然想起屈原和賈誼,,心底激起了無法平息的巨瀾,吟曰:“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痹娙吮臼菫閼{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悶,然而就是在湘江之上也得不到感情的慰藉,,幸好漁父舷歌依然,,迢遙可聞。
次年,,韓愈遇赦,,從湘江北返,可到達長沙后,,還未接到詔書,,滯留長沙的韓愈只好擱下心事縱覽山水,在瀏陽河畔羅洋山憑眺:“繞廓青山一座佳,,登高滿袖貯煙霞,。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边@一刻,長沙的山水撫慰了韓愈的心靈,,長沙的草木豐裕了韓愈的文心詩情,,假若長沙是一幅朗逸的山水畫,那韓愈就是畫中之人。
白天,,韓愈與友人在岳麓山道林寺開心品茶,、唱酬,入夜,,松風哀鳴,,湘江漁火點點,“獨宿門不掩”的韓愈不覺“坐使淚盈臉”,,生出萬千“多感”:“夜風一何喧,,杉檜屢磨飐,。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靜思屈原沈,,遠憶賈誼貶,。”其《潭州泊船呈諸公》曰:“夜寒眠半覺,,鼓笛鬧嘈嘈……主人看使范,,客子讀離騷?!北M管寒夜鼓笛聲聲,,韓愈依然潛心讀著《離騷》。
韓愈一生三次放黜嶺南,,六次在湘江之上騰挪跌宕,。湘江承載了他被貶時的太多失落,也見證了他被擢升時的無盡歡喜,,留下的十多篇詩文和石刻莫不含懷著一代文宗的氣度和風骨,,亦賦予了湖湘深厚而不朽的文化底蘊。
五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邊唯覽月華秋,。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苯鹎锞旁拢娼縻筱?,奔騰不息,。月華如水,無涯無際,。秋風蕭瑟,,飄零落葉綴滿小舟,夜宿湘江的戎昱更添了幾分悵愁。
“春日上芳洲,,經春蘭杜幽,。此時尋橘岸,昨日在城樓,。鷺立青楓杪,,沙沈白浪頭。漁家好生計,,檐底系扁舟,。”深受羈湘詩人濡染,、陶冶,,長沙本地詩人齊己一首《游橘洲》寫得清潤平淡而不失高遠冷峭,“江之南,、漢之北,,緇儒業(yè)緣情者,靡不希其聲彩”,?!度圃姟肥珍淉R己詩歌814首,長沙詩人一出道就是集大成者,。
大中二年(848年)五月,,李商隱從桂林返長安,逗留長沙,。詩人居于潭州官舍,,瞻望當前之景,遙思古今,,頓生無限感慨,,吟曰:“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陶公戰(zhàn)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鼻∈情L沙豐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撞擊了李商隱等唐朝詩人內心的柔弱之處,轉而詩興勃發(fā),,不吟不快,。
“王已分封受漢恩,, 長沙終不及中原?!奔词归L沙不及中原開化,,但唐朝謳吟長沙的詩歌數不勝數:
駱賓王:“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王維:“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孟浩然:“地接長沙近,,江從汨渚分”,;
王熊:“長沙辭舊國,洞庭逢故人”,;
白居易:“三日歡游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
杜牧:“賈生辭賦恨流落,,只向長沙住歲馀”,;
張祜:“昨夜與君思賈誼,長沙猶在洞庭南”,;
甚至,當年歇在賈誼座椅上的那只貓頭鷹,,也被唐朝詩人寫進了詩里:“鵩起長沙賦,,麟終曲阜編?!薄暗貪癯铒w鵩,,天炎畏跕鳶?!薄皶r傷大野麟,,命問長沙鵩?!薄?/p>
“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碑敺比A落盡,,柔靡消散,歷經了人生的起伏,、悲喜,,是湘江使那些兀奡的“詩舟”主人回歸成了真正的詩人,他們泊舟長沙點染空靈,,情似至清的湘江之水,,筆如岳麓青翠之松,,蘊藉深微,挹之不盡,,把最好的詩留在了湘江,,留在了長沙。
編輯/劉丹 校讀/符卓棻
初審/李穎 彭培成 終審/沐刃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