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公園,,會有哪些創(chuàng)新玩法,? | 山水洲城記
全國首家,!湖南博物院和湖南烈士公園“館園融合”要來了,!
12月2日上午,副省長,、市長周海兵到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園現(xiàn)場督導推進“館園融合”工作。
此前一個多星期,,11月19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赴湖南博物院調(diào)研,,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研究推進“館園融合”工作,。
橘洲君了解到,,推動“館園融合”,是省委,、省政府著眼建設文化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作出的重要部署,。“館園融合”將以服務“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為引領,探索打造全國首家“博物館·公園”,,更好實現(xiàn)空間融通,、資源融匯、業(yè)態(tài)融合,,從而促進文博事業(yè)和文旅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
一
“館園融合”,無疑是一大利好,!這背后,,是市民,、游客日益提升的高品質(zhì)的文化消費需求。
湖南博物院和湖南烈士公園都是妥妥的全民“網(wǎng)紅”:今年“十一”假期期間,,湖南博物院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3萬以上,,最多的時候達5萬多人次;湖南烈士公園是矗立在星城大地上的紅色豐碑,被譽為長沙“綠肺”和天然“會客廳”,,年接待市民和游客達1000萬人次,。
與人氣日益火爆相伴隨的,是管理難,、運營難等諸多問題,。
今年5月30日至6月2日,湖南博物院延長開放時間并增加預約名額5000人(僅限散客),。這不是博物院第一次增加預約名額,。?2023年6月,湖南博物院將每日12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diào)至每天15000人(含臨展),,新增的3000人為旅行社團隊預約觀眾,;2022年6月,將每天5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diào)至每天9000人(含臨展),。一票難求,折射出的是展館面積有限,、入院通道擁擠,、周邊交通擁堵等諸多問題。
“有一種美叫長沙的秋,!烈士公園的水杉是真的黃了……”湖南烈士公園始建于1951年,,是一座承載了幾代長沙人美好回憶的市民公園。2000年5月起開始,,烈士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隨著游客量日益增加且對游園環(huán)境和品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公園的衛(wèi)生,、保衛(wèi)、綠化,、經(jīng)營秩序等管理運行成本逐年遞增,。
一館,一園,,僅一墻之隔,。兩者融合發(fā)展,通過整體規(guī)劃,,科學合理建設配套設施,、集散空間、停車場地,、互連通道,可以形成一體化的游覽線路。這將是長沙進一步提升文旅吸引力,、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機遇,。
二
博物館和公園一起組“CP”,已經(jīng)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位于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中央公園,,是當?shù)貎蓚€著名的文化和自然地標,。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于中央公園的邊緣,,從博物館的屋頂?shù)袼芑▓@和古埃及丹德拉神廟的展廳,就可以欣賞到旁邊中央公園的美麗景色,,讓游客在博物館內(nèi)欣賞藝術珍品后,,自覺走到中央公園中放松身心,,感受文化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日本最古老的五大公園之一的上野公園內(nèi),坐落著東京國立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都美術館等六間博物館,。歷史悠久的建筑,,美麗的櫻花景觀,豐富的博物館資源,,便利的交通,,多樣化的活動和展覽,讓上野公園每年吸引超過1000萬人次的游客,。
在國內(nèi),,西湖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等也正在探索“館園一體”的新路徑,。
2020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突破了傳統(tǒng)博物館的固定模式,將陳列展示與休閑文化相結合,,既是旅游景點,,又是文化休閑場所。它和西湖公園內(nèi)的其他博物館,,如中國茶葉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等,共同成為服務老百姓的公共產(chǎn)品,,提升了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益,。
2023年7月正式落成開放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是目前西南地區(qū)建成的最大的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筑,。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秉承“館園結合”的辦館理念,,統(tǒng)籌考慮三星堆遺址區(qū)、老館,、公園區(qū)之間的時空對話,。
福建博物院集博物館、自然館,、積翠園藝術館,、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中心,、國家水下考古基地“六合一”,,以其為文化探索的核心站點,結合周邊的美術館和西湖公園,、左海公園,,聯(lián)動一公里外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恰好可以設計出既能欣賞自然美景,、又能飽受文化熏陶的絕佳“Citywalk”路線。
三
將博物館和公園結合在一起,,會催生很多有意思的新玩法。
文化與自然的結合,。在“館園融合”的具體實踐中,,博物館將一部分館藏“搬”入園中,,包裝成一個個具有特色的“分館”和“特色展”,可以大幅提升公園的文化內(nèi)涵,;公園則對建筑和游樂設施進行提質(zhì),,用更加“潮玩”的面貌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游憩。如在公園里開設“漢服秀”,,讓游客裝束一新后,再去“美美噠”觀展,、參加游園秀,將能帶動一大批游客前來體驗,。
古色與紅色的輝映,。設計以博物館為核心的旅游路線,,結合周邊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能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體驗,。湖南博物院處于長沙城區(qū)中心地段,,周邊三公里距離內(nèi)有古開福寺、太平老街歷史文化街區(qū),、白果園歷史文化街區(qū)等,,恰好可以串起多條歷史文化步道;中國共產(chǎn)黨長沙歷史館,、湖南烈士紀念塔,、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長沙市一中校史館等整合成“紅色故事街區(qū)”,,設置互動式展覽和教育活動,,更讓古色長沙和紅色長沙交相輝映,。
文博與藝術的互鑒,。湖南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之一——曲裾素紗襌衣僅重 48 克,,“薄如蟬翼”“輕如煙”,展現(xiàn)了西漢時期紡織技術的巔峰水平,。而穿過烈士公園,,從東便門到湖南湘繡博物館,即便步行也就一公里路程,。以烈士公園為“廊橋”,,可以在兩個博物館之間打造一條“湘繡小道”,既可以在沿途展覽帛畫帛書的模型,、湘繡大家的簡介,,又可以在公園中舉辦湘繡藝術展覽、手工藝品制作等文化活動,。
浪漫與潮玩的對接,。11月29日,,第二屆馬欄山文化數(shù)字化發(fā)展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馬欄山文化數(shù)字化創(chuàng)新中心理事長李武望分享了“數(shù)字漢生活”相關的項目經(jīng)驗,。如何形成“清文化看北京,明文化看南京,,唐文化看西安,漢文化看長沙”的文旅新態(tài)勢,,成為會上討論的熱點,??上驳氖?,覆蓋“一館”“一橋”“一街”“一園”的漢文化打卡路線,已日漸成型,。從烈士公園東門出發(fā),,沿著瀏陽河向上游走,只需要騎行半個小時就能抵達“網(wǎng)紅”打卡地漢橋,,行走在彎月般的橋身上,,回望身后的辛追夫人像,,一眼就好像穿越千年;穿過漢橋旁的馬王堆廣場,,可以到古漢路,、遠大路的漢文化主題街區(qū),在古色古香的街區(qū)里拍照打卡,、享受美食,;從漢橋再往上騎行三公里,就是瀏陽河婚慶園文化園,,在這里可以乘坐長沙最浪漫的“520路”公交車,,返回湖南博物院。來一段浪漫的“Cityride”,,來一場沉浸式的漢文化深度游,,是一個不錯的“idea”!
博物館和公園還可以在夜間同時開放,提供夜間游覽活動,,讓游客體驗不同的氛圍和景觀,。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博物館和公園還可以同步策劃各種季節(jié)性活動,,如春季的賞花節(jié),、夏季的博物電影節(jié)等。通過這些新玩法,,博物館和公園的結合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旅游體驗,,同時也能夠提升公共空間的文化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
通過“館園融合”,,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紅色與綠色融合,、歷史與現(xiàn)代融合,打造文化新地標,,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看得見、讓文脈傳下去,。
記者/彭培成
編輯/劉丹 校讀/肖應林
初審/尹瑋 終審/文波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