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故居:戰(zhàn)斗一生的紅色記憶地
胡耀邦故居位于瀏陽市中和鎮(zhèn)蒼坊村敏溪河畔,,北靠西嶺,四周流水潺潺,,風景優(yōu)美,,這是清末典型的瀏陽農(nóng)家建筑,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耀邦故居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50平方米,。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在此出生,并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1930年10月才離開家鄉(xiāng),,從此投身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的偉大事業(yè)。
胡耀邦將一生貢獻給了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他是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lǐng)導職務的卓越領(lǐng)導人。
兩袖清風 奉獻終生
走進胡耀邦故居,,槽門的對聯(lián)“支分西嶺 業(yè)紹南塘”映入眼簾,。1996年,故居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相繼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二級博物館,、湖南省廉政文化示范基地等。
故居為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鐘和其兄胡明鏡當年所共有,,成凹字形布局,,共計19間,。自中軸線以西為胡耀邦故居,以東部分為胡氏宗親住房,。
故居于1995年修復并對外開放,,近年來,相繼開放了紀念館,、耀邦廣場,、廉政箴言書法碑林等多處紅色場館。其中,,胡耀邦同志紀念館系統(tǒng)展示胡耀邦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展館,于2005年11月建成并對外開放,,采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展示手段,,共計展出圖片350余幅,,文物與資料200件套,述說了胡耀邦同志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
胡耀邦在世時,這座祖居已經(jīng)破舊不堪,,瀕于倒塌,,但他反對修復故居。他說,,年代久了,,倒就讓它倒吧,外邊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
胡耀邦說,共產(chǎn)黨是給人民辦事的,,不是給一家一族辦事的,,他從來沒有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和地位,為家人謀求任何的利益,。“中心偉業(yè),,人心為上”“為政在清廉”取自胡耀邦語錄,,雖寥寥幾字,卻蘊含了他廉潔自律的崇高風范,。
心在人民 利歸天下
胡耀邦曾在南陽武侯祠改寫一副對聯(lián),,以此言志,,聯(lián)曰: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他將這句話放在心上,,落實到實踐,,縱觀他的一生,他做到了,。
胡耀邦是改革開放早期的主要旗手之一,,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他鄭重地宣布他要跑遍全國所有的縣,。即便年過七旬,,他每天都爭分奪秒地工作,邊走邊調(diào)研,。在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2000多個縣里面,,有1600多個縣留下了胡耀邦的足跡。
在改革開放新時代開啟的重大轉(zhuǎn)折時期,,胡耀邦是走在歷史前列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組織與推動了關(guān)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為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了理論準備,。他全面落實黨的干部政策,大規(guī)模平反冤假錯案,。他頂住壓力,,以“要下油鍋我先下,要上刀山我先上,,要入地獄我先入”的“三先”勇氣力排眾議,,使大批遭受冤屈和迫害的老革命家、干部,、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得到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給全國人民以巨大政治鼓舞,,有力地伸張了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曾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在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不懈奮斗中,,他夙夜在公,、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書寫了無愧于共產(chǎn)黨員稱號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p>
胡耀邦故居記錄著一段難以忘懷的紅色歷史,如今,,它已成為廣大參觀者緬懷先烈,、樹立理想的學習基地,激勵著參觀者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繼續(xù)奮斗,。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