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張照片里的圭塘河蝶變 | 晚報頭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媛媛
雨花區(qū)“民間河長”劉科的電腦桌面上,并列著兩張截然不同的照片:一張是渾濁水面上,,漂浮著一張看不出顏色的破沙發(fā),,岸邊可見枯枝與垃圾;另一張,,黑嘴白羽的白鷺翩躚起舞,,偶爾低飛,恰在清波劃出道道漣漪,。
“這是分別拍攝于2010年和2020年的兩張照片,,見證著圭塘河的蝶變歷程?!?月1日,,當記者在雨花區(qū)圭塘河畔遇到劉科時,帶著筆記本電腦,、背著單反相機的他,,正對著一株搖曳多姿的水生植物接連按動快門。在其身側,,繽紛花木擁簇廊橋,,流淌在高樓“叢林”間的清澈河水,被夕陽染上一層光輝,。
十年來,,幾乎每周他都會來到這里。定格在相機里的萬張照片,,記錄了圭塘河從憂傷到歡快的表情,,講述著母親河從“龍須溝”到景觀帶的逆襲故事。
如今已是湖南創(chuàng)意環(huán)保傳播中心負責人的劉科,從小居住在圭塘河下游河畔,?!斑@條發(fā)源于跳馬鎮(zhèn)鴨巢沖水庫、全長28.3公里的河流,,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47歲的劉科至今記得,,小時候河水很清,,夏天自己最喜歡去那摸螺螄。累了,,倒在河畔草地小睡一會,;渴了,捧起河水往嘴里送,。晚上拎著一大袋螺螄回家,,炒炒就是最好的牙祭。
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圭塘河慢慢變了“模樣”: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直排入河,岸邊越來越多的菜市場,、化工廠宛若“鋼牙”緊咬河流,,長沙唯一的城市內河開始變得水體黑臭、重金屬超標,,成為人們嘆息的“龍須溝”,。
“事實上,從1999年起,,市,、區(qū)就展開了對圭塘河的治理,,但污染不是一日造成,治水也需要不斷探索,?!表樦魉蜻h方,劉科打開記憶的匣子:早期的圭塘河治理雖有一定成效,,但稱不上“改頭換面”,,以至于2010年他第一次拿起相機想為河流“留下點什么”時,仍能發(fā)現部分黑臭水域和垃圾污染,。
28公里水路,,是一場短暫的旅途,也是一條艱難而曲折的治水之路,。
“圭塘河加速逆襲是從2012年開始,。”點開電腦里的攝影作品庫,,劉科以圖為證,。當年的一張照片上,河水清了,、綠色多了,,善于從人與自然角度捕捉細節(jié)的劉科,更在圖景中定格了一輛孩子玩耍的滑板車,,“人們愿意來河畔遛彎了,,不正是水質向好的最佳注腳嗎?”
與之呼應的是,,正是從那年開始,,雨花區(qū)強化了對圭塘河的點線面全域治理:關停整改沿線排污企業(yè)上百家,拆除違法建筑194萬平方米,,陸續(xù)完成河岸景觀建設約1900畝,,并創(chuàng)新出包括系統治理+精準治污、生態(tài)整治+產業(yè)融合等在內的“6+”治河模式,。
“讓清水暢流的圭塘河,,持續(xù)激發(fā)城市的生命活力?!痹谟昊▍^(qū)委書記張敏看來,,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生態(tài)治水,正是對城市有機更新的積極探索,。通過重塑水脈,、治理現代“城市病”,讓圭塘河甚至雨花變得更加有景有韻,、生機勃勃,。
圭塘河“變臉”的夢想照進現實,,也演繹成劉科鏡頭里的連綿風景——
在2014年拍攝的照片里,成群的鯽魚,、鯉魚從清波中游過,。“生態(tài)治水讓河底植被不斷增多,,魚類品種越來越豐富?!眲⒖普f,,就在這一年,雨花區(qū)打造的圭塘河生態(tài)景觀區(qū)一期建成開放,,昔日“龍須溝”成為網紅打卡地,。
白鷺是大自然的信使,2017年白鷺的身姿首次撞入劉科的鏡頭里,。烏鶇,、翠鳥、白頰噪鹛……劉科開心地曬出一張張照片,,群鳥飛舞中傳遞著雨花水生態(tài)優(yōu)化的重要信號,。同年,圭塘河生態(tài)景觀區(qū)二期開放,,該區(qū)邀請德國漢諾威水協參與治水,,以國際化視野為母親河重塑風景。
去年底,,劉科擺弄起了“新武器”:一架無人機,,為圭塘河進行全域掃描。高空俯瞰,,河流宛若綠帶,,劉科還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位于圭塘河上游的跳馬鎮(zhèn)有口老井,在河流水質不佳時少人問津,,如今打水的人絡繹不絕甚至排起長隊,。
圭塘河徹底“蘇醒”了,截至目前已全面消除水體黑臭,,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至Ⅲ類,。城市有機更新的考卷上,雨花區(qū)仍在積極作答:出臺《圭塘河流域管理辦法》,;組建了上百人的“紅黃藍”民間河長護衛(wèi)營,;在圭塘河井塘段,全長2.3公里的城市雙修及海綿示范公園正在加緊建設,,明年5月,,這個重拾城市記憶,、洋溢智慧氣息的濱水公園將開門迎客,讓人們再次刷新對圭塘河的認知,。
“圭塘河一直在蝶變,,我和我的老伙計有得忙?!眲⒖婆e起相機笑著說道,。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