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忘家客”為國家忘小家丨尋訪長沙紅色足跡
印記
位于長沙西界的寧鄉(xiāng)沙田,其紅色印跡不可被忽視,,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便誕生于此。1917年,,青年毛澤東攜友蕭子升從長沙出發(fā),,一路西行來到何叔衡家,摯友促膝長談不知東方之既白,。十年后,,毛澤東再訪沙田,傾聽百姓心聲,,為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收集到第一手資料,。如今,何叔衡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沙市黨員教育基地,,每年來參觀學習的人數超過3萬人次。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 禹
“身上征衣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風雨登輪出國門,?!薄稛o題》一詩,是何叔衡于1928年赴莫斯科時,,即興改寫的陸游詩作,。為了尋求真理四海為家,“忘家客”成了革命先輩們的真實寫照,,而何叔衡為國家忘小家,,為革命忘自我,直到實踐他生前的誓言——“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
第一師范忘年交,、新民學會聽潮聲、同去上海赴一大,、中央蘇區(qū)股肱臣……在何叔衡59年的生命歷程里,,與一代偉人毛澤東交集頗多,二人志趣相投,,同樣有著堅定不移的理想信仰,、救國救民的偉大胸懷、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尋訪紅色足跡,,記者再一次見證了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崇高品格,,心中樹立起永遠的豐碑。
崢嶸歲月
他和毛澤東成為忘年交,、親密戰(zhàn)友
口述人:何叔衡曾孫 何盛明(69歲)
我雖未見過曾祖父,,但從祖父和父親口中多有了解,也看過不少相關的書籍和記錄,,他的光輝形象和革命事跡深深扎根在我的腦海之中,。
1876年曾祖父出生在沙田鄉(xiāng)杓子沖的一個普通農家,1902年考中秀才,,由于痛恨衙門的黑暗腐朽,,他甘愿回家種田教私塾,被友人笑稱為“窮秀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他率先剪去辮子,,宣傳革命思想,和王凌波,、姜夢周,、謝覺哉被譽為“寧鄉(xiāng)四髯”。
1913年,,已經37歲的曾祖父來到長沙,,成為湖南一師“最老”的學生,并結識了小他17歲的毛澤東,,結為忘年之交,。在隨后20多年的革命生涯里,二人相互敬重,,成為親密戰(zhàn)友,。
一師畢業(yè)后,家人都希望曾祖父回家教書,,但他說現在是“世道乖漓,,人心澆薄”,要改變這個世道,,決不能株守家園,,于是留在長沙的中學任教,傳播新文化,、新思想,。1918年,毛澤東等發(fā)起組織新民學會,,曾祖父擔任學會的執(zhí)行委員長,。之后,他與毛澤東等人在長沙秘密組建了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曾祖父與毛澤東同赴上海參加了中共一大,投身到波瀾壯闊的革命洪流之中,。
我作為何叔衡的曾孫,,感到十分光榮,因為他為國家,、為民族作出過重大貢獻,。2009年,全國評選“雙百”人物,,何叔衡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受邀赴京參加座談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我的祖父和父親都在老家務農,,我也是一名農民,,曾經當過工程兵,到桃江錳礦做過井下工人,,我的兩個兒子目前都在城里打工,。曾祖父教育子女后輩要“忠誠老實,勤儉持家”,,我是一名老黨員,,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他老人家的教誨,對黨和國家忠誠,,踏實做人做事,,保持勤勉家風。
足跡尋訪
“何胡子是一頭牛,,是一堆感情”
穿過兩側松柏蒼翠的鄉(xiāng)間公路,,一座土黃色圍墻、黑色瓦片覆頂的農家院落出現在眼前,。
沙田鄉(xiāng)紅色文化宣講員王群英介紹,,何叔衡故居始建于1785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故居槽門上方匾額,,是1988年胡耀邦同志來此親筆題詞。2006年,,為紀念何叔衡誕辰130周年,,長沙市委、市政府設立何叔衡同志銅像,。
走進庭院,,觸摸著故居保留的老式雕花床、書案,、坐桶,、長凳,這些都是有100多年歷史的實物,。窗外風聲蕭蕭,似乎可以想象在1913年,,何叔衡離別妻子兒女,,義無反顧走上革命道路。而在一間橫堂屋里,,也就是何家吃飯和待客之處,,仿佛能夠聽到1917年毛澤東、蕭子升來到何家時的熱鬧,,兩位青年才俊住了三天兩晚,,何叔衡父母還特意殺了一頭豬盛情招待,,并請來沙田包點名師吳老伯操持白案。
“叔翁辦事,,可當大局,。”毛澤東曾這樣評價何叔衡,。王群英介紹,,毛澤東還說“何胡子是一頭牛,是一堆感情”,,夸贊何叔衡像牛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黨工作。何叔衡亦常向人說:“毛潤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漫步沙田集鎮(zhèn),,記者行至惠同廊橋邊。1917年,,毛澤東,、何叔衡、蕭子升三人,,就在廊橋上徹夜暢談救國救民之道,。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再次來到沙田,,亦在廊橋茶亭內與百姓親切交談,。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何叔衡被選為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qū)最重要的工作助手之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紅軍開始長征,何叔衡奉命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壯烈犧牲,。
紅色傳承
聚力實干奏響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曲
“我們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成為寧鄉(xiāng)乃至全國各地黨員組織生活的一個新陣地,。重走毛澤東的游學路,,也成為青年勵志首選?!鄙程镟l(xiāng)鄉(xiāng)長賀志亮告訴記者,,展現何叔衡同志一生的電影《血鑄忠誠》已在籌拍制作,,還結合群眾身邊的好黨員典型,制作了微黨課《傾聽老黨員的心聲》,。隨著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配套設施獲得國家層面支持,,生態(tài)停車場,、綠化亮化、景觀雕塑等啟動建設,,使得“紅色沙田”內容更豐富,、品質再提升。
作為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山鄉(xiāng),,沙田正在積極尋找高附加值,、能帶動脫貧的特色產業(yè),強飛農業(yè)發(fā)展中藥材,,寶陽農業(yè)種植梔子花,,涓水河片區(qū)油菜花綻放燦若朝霞,獨具特色的“沙田包子”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金字招牌,。在長沙五一商圈開了兩家包子鋪的劉志偉就是沙田人,,一年收入超過百萬元,他開心地向記者透露:“沙田有上萬人從事包點行業(yè),,占到本地勞動力一半以上,,還帶動了周邊鄉(xiāng)鎮(zhèn)3萬余人就業(yè)?!蹦壳?,沙田正在申請成為“面點之鄉(xiāng)”,希望以沙田包子為代表的“湘派面點”也能像“湘菜”一樣飄香神州,。
如今的“紅色沙田”,,依托美麗自然風光、美好紅色人文,、美味特色包點,,正在多方聚力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凹t色沙田”將更加彰顯其新時代魅力,,實現革命先輩“忘家客”們的心中夙愿。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