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一帶一路”主旨演講提到的黑石號 原來和長沙頗有淵源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lián)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中國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千年“鎏金銅蠶”,,在印度尼西亞發(fā)現(xiàn)的千年沉船“黑石號”等,見證了這段歷史,。”——習近平
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 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到在印度尼西亞發(fā)現(xiàn)的千年沉船“黑石號”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黑石號”沉船1998年從印尼勿里洞外海發(fā)現(xiàn),這艘沉睡海底1000多年的船上僅瓷器就有6萬多件,,除少量白瓷,、青瓷、青花瓷及金銀器外,有5萬余件長沙窯瓷器,。
一只瓷碗,為“石渚”立傳
陶瓷研究專家,、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曾赴新加坡觀摩了“黑石號”沉船上的長沙窯瓷器,。據(jù)他介紹,在沉船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瓷器中,,以長沙窯生產(chǎn)的瓷器居多,,長沙窯瓷器中以瓷碗為多,而瓷碗中又以大號碗為多,。
李建毛說,,一個刻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記”銘文的瓷碗揭開了“黑石號”器物身份之謎。這是比較珍貴的一件器物,,草市是指唐代因當?shù)氐哪撤N特產(chǎn)而興建的交易市場,,盂子是這件器物的名稱,“湖南道”是當時的行政機構(gòu),,石渚既是地名也是窯名,。石渚就是長沙窯所在地,這有唐代詩人李群玉的《石渚》詩為證,。
李建毛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有關“湖南道”的最早實物見證;而“草市”“樊家記”表明當時不僅有了瓷器的交易市場,,還有了瓷器生產(chǎn)的廣告宣傳,。“長沙窯開創(chuàng)了中國外銷瓷器的先河。”他說,,在唐代,,青瓷、白瓷,、長沙窯瓷是瓷器外銷的三駕馬車,,而長沙窯是其中的領跑者,不僅數(shù)量最大,,而且還專門根據(jù)外銷地需要設計了圖案,、造型及器物的大小。
沉船上還有一個被海水浸泡得微微泛灰的瓷碗解開了沉船的年代之謎,。這個瓷碗的外側(cè),,略近圈足的部分,刻畫了如下一行字:“寶歷二年七月六日”。寶歷是唐敬宗的年號,,從825年正月開始,,終于827年二月。寶歷二年即公元826年,。
釉下多彩,,開彩瓷先河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曾經(jīng)考察過長沙窯遺址,也在新加坡觀摩了“黑石號”沉船上打撈出來的部分長沙窯瓷器,。他認為,,長沙窯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釉下彩繪工藝上取得巨大突破,,它改變了過去單色釉,、釉上彩的傳統(tǒng)工藝,為后世瓷器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王立華告訴記者,,距今1200多年的長沙窯,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釉下多彩,。
所謂“釉下多彩”,,簡單說來就是“一器多彩”,在同一個瓷器上的釉下繪制多種顏色,。窯工們先是在胎上涂一層化妝土,,再用釉料在化妝土上涂畫,最后罩上一層透明的青釉,,保護釉料顏色,。長沙窯瓷器的釉色主要有青、褐,、醬,、黑、白,、紅,、綠、赭,,其中以紅色釉和綠色釉最為珍貴,,長沙窯瓷器首創(chuàng)的銅紅釉色為罕見之物。
著名考古學家周世榮將長沙窯彩瓷比喻為“像一位絢麗多彩,、才華橫溢,、國色天香的湘妹子”。長沙窯彩瓷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是中國陶瓷史上開始進入色彩繽紛的“彩瓷百花園”的轉(zhuǎn)折,,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蟲草詩畫,,傳盛唐萬象
專家研究表明,長沙窯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成功發(fā)明燒制銅紅釉;第一個開創(chuàng)模印貼花;第一個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了釉下彩繪;第一個涉足商品價值銘文,、姓氏銘文;第一個涉足商業(yè)廣告語……在這眾多的“第一”中,,最耐人尋味的是長沙窯瓷器上的詩情畫意。
“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五日,無夜不相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長沙窯上有很多愛情詩,讀來讓人回味悠長,。
“客來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打門三五下,,自有出來人。”“吞釣之魚,,悔不忍饑,。”這些頗有生活哲理的警句在長沙窯上時有所見。
據(jù)統(tǒng)計:歷年長沙窯遺址出土的帶題詩的器物共190多件,,不重復詩文60多首,。其中很多詩文是對《全唐詩》的補充。
“將詩書畫藝術植入瓷器,,瓷器因有書畫而雅,,提升了瓷器的品質(zhì)與文化內(nèi)涵。”李建毛認為,,將釉上多彩由陶移植于瓷,,形成長沙窯潑墨彩,、流彩、隨意涂彩,,雖無固定圖案,,卻有渾然天成之感。
長沙窯以其豐富的裝飾手法和器型多變著稱于世,,其抽象畫也獨具一格,。如用寥寥幾筆繪出動物各異的神態(tài),勾勒出西亞和阿拉伯的文化元素,。“詩情畫意,,是長沙窯瓷器顯著的特點。”長沙窯研究會副秘書長林安說,。
望聞問切,,探鑒藏竅門
據(jù)林安介紹,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里面的博物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都收藏有長沙窯瓷器或瓷片,,大英博物館就陳列100多塊長沙窯瓷片。
林安曾多次去東南亞等地回購長沙窯瓷器,。他說,,長沙窯100多種類型器物他基本都有,特別是印尼“黑石號”的碗,,他收藏了很多,。談到長沙窯瓷器價格,林安告訴記者,,在東南亞,,現(xiàn)在長沙窯瓷碗品相差的5萬~12萬元一只,品相好的20多萬元一只,。德國一個叫尼古來的收藏家收藏了很多長沙窯瓷器,,一個碗開價就是200萬。而日本去年9月拍賣了一個長沙窯貼花壺,,拍賣價達117萬元(人民幣),。他說,長沙窯瓷器屬高古瓷,,隨著“黑石號”沉船的打撈及相關研究的深入,,長沙窯瓷器這幾年升值很快,,有藏家上世紀90年代花800元買了三個銅紅釉壺,現(xiàn)在有買家愿意以80多萬元收進,。他認為長沙窯瓷器仍有廣闊的升值空間,,其中以銅紅釉、人物繪圖和完整度高為評判標準,,具備其中任意一項都是長沙窯精品,。
“長沙窯瓷器,如果是出土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是嚴禁買賣的。”說到長沙窯的收藏,,王立華提醒,。
關于長沙窯的賞鑒,專家們認為,,除釉下彩繪外,,鑒賞長沙窯一看“胎”,二看釉面,,三看造型,,四看花紋。唐代制瓷工藝沒現(xiàn)在發(fā)達,,因此,,長沙窯瓷器胎面有細小顆粒,且顏色偏黃,,摸上去比較粗糙,。同時,長沙窯距今有一千多年,,因此外表釉層大多數(shù)都有均勻的,、絲絲相扣的細密開片,自然流暢,,很有美感,。
“黑石號”沉船
公元826年,在唐代對外貿(mào)易據(jù)點的揚州(貞觀十七年太宗諭令設置三路市舶司之一),,一艘裝載著大量中國物資的阿拉伯大商船,迎著季風揚帆出航,。這艘商船沿著大陸邊緣的東南海進入中國南海航行,,在季風引導下行船至蘇門答臘西南方格拉薩海峽時,不幸撞擊到黑色大礁巖,,近20米長的船身就此沉沒于距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不及兩哩,、深達17米的海底中,。
1998年,德國人提爾曼·華特方(Tilman Walterfang)到這里度假潛水時,,發(fā)現(xiàn)了這艘沉船,。
1999年6月,德國“海洋探險公司”對沉船進行了打撈作業(yè),,有關古船的秘密,,也隨之被一一揭開。在沉船的不遠處,,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勘察人員推測它很可能就是令古船沉沒的罪魁禍首,沉船因此被命名為“黑石號”,。據(jù)專家后來的統(tǒng)計,,“黑石號”上裝運了5萬多件長沙窯釉下多彩產(chǎn)品,已被新加坡一家公司買斷,,僅有少量外流,。
長沙窯:大唐湘瓷泛古韻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07日 04版)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白釉綠彩魚底吸杯。資料圖片](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2017-05/07/04/res04_attpic_brief.jpg)
【中華文化溯源·長沙窯】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迵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唐代詩人李群玉在他的《石渚》一詩中,描寫了江南道潭州(現(xiàn)長沙市)治所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古村里,,一群人依山傍水挖出一個個龍形窯場,,用山柴燒制瓷器時山林焚燒、洞火沖天的壯觀情景,。
1000多年前的這把沖天大火,,燒出了世界第一批釉下多彩陶瓷,燒出了世界第一批標有商品價值銘文和姓氏銘文的陶瓷,,燒出了世界上最早帶有廣告語的陶瓷……燒出了名揚海內(nèi)外的長沙窯,。
“黑石號”沉船的故事
千余年前的湘江邊,各色瓷器成品堆積如山,。江口停泊的貨船上,,滿是工人在忙碌搬運,一個瓷器的世界工廠在此盡顯繁華,。滿載著“大唐制造”的瓷器船隊,,從長沙石渚湖出發(fā),,其中一艘船行駛到印尼勿里洞外海時,不幸沉沒,。這一沉睡就是1000多年,,直到1998年才被發(fā)現(xiàn)并打撈上來,這就是著名的“黑石號”沉船,。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加拿大多倫多阿迦汗博物館與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獨桅帆船: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現(xiàn)”文物展,通過數(shù)百件來自1000多年前沉沒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國唐朝“貨”,,為人們講述了這段“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末,一位漁夫在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時發(fā)現(xiàn)了一堆陶器,。隨后,,一家德國打撈公司聞訊而來,在證實這是一艘沉沒古船并命名為“黑石號”后,,立即于1998年開始了持續(xù)近一年的打撈,。數(shù)萬件古代陶瓷制品及眾多精美的金銀器、銅鏡等由此重見天日,。
人們從中發(fā)現(xiàn)了帶有唐代“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826年)銘文的瓷碗,、完好無損的青花瓷盤、罕見的唐代專貢皇室的“江心鏡”,、唐代皇家大盈庫所撥器具以及唐代長沙窯的5萬余件瓷器等,。再結(jié)合其他器物考證,專家最終確定了沉船年代為9世紀上半葉,。而船上載滿中國陶瓷,、沉沒于印尼水域的事實,則證實了中國在唐代就與印度洋西邊的中東諸國存在了直接的海運貿(mào)易,,也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直接證據(jù),。
令人驚奇的是:沉船上這5萬余件長沙窯陶瓷依然保存完整。這一發(fā)現(xiàn),,揭開了長沙窯的神秘面紗,。
一段源自唐朝的傳奇
長沙窯窯址位于長沙市西北約30公里的湘江東岸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一帶,所以又稱銅官窯,。銅官古時為臨湘縣屬地,,銅官老街在唐代基本形成,街上建筑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街面鋪麻石,,有各種老字號商鋪和手工作坊一百多家,現(xiàn)老街仍在,街市更繁榮,。
兩千多年來,歷史上的文人墨客鐘情于銅官,,留下了許多佳作名篇,。最著名的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出蜀,逆湘水,、去耒陽,,阻于大風,泊舟銅官,,寫下《銅官渚守風》一詩:“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慳,。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
銅官鎮(zhèn)十里陶城,,房屋琉璃瓦蓋,,煙囪高低錯落,生產(chǎn)機器日夜轟鳴,,陶瓷產(chǎn)品五顏六色,,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陶都風情。宋《監(jiān)略妥注》載:“舜陶于河濱,,而器不苦窳,。”指的是舜帝曾在湘江河畔組織制作陶器。銅官陶業(yè)工人仍尊舜帝為祖師,?!端?jīng)注》載:“銅官山,亦名云母山,,土性宜陶,,有陶家千余戶,沿河而居……”指的是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一帶的制陶產(chǎn)業(yè),。
長沙窯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56年,。隨后,考古工作者對此先后進行了10余次調(diào)查和試掘,,出土陶瓷器近萬件,。考古專家根據(jù)器物類型學、詩歌年代,、文獻記載和外銷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長沙窯興起于“安史之亂”之際(755年—763年),盛于晚唐(836年—907年),,衰于五代(907年—960年)末期,。
長沙窯的陶瓷器極富藝術創(chuàng)造性,從類別而言,,器物的種類有壺,、瓶、杯,、盤,、碗、碟,、硯,、盂、壇,、熏爐,、脈枕等;從形態(tài)而言,則有棱型壺,、蓮花型碗,、葵花型高足盂、羊型燈,、錠型枕等,。還有許多人物、禽獸,、魚類等造型的兒童玩具,,其中一些設有三眼吹孔,可以作口哨,,能吹出簡單的音節(jié),。眾多器物上的動物造型富有變化,幾乎沒有一件雷同,,表情傳神,,栩栩如生。
如今,,隨著長沙窯考古研究的不斷發(fā)現(xiàn),,其歷史及文化價值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1988年長沙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納入全國100個重要大遺址保護項目,,2010年長沙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2011年長沙窯陶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漢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長沙窯藝術的形成與唐代開放的社會背景有直接關系,,長沙窯的各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了一種隨意、灑脫,、放松的意味,,長沙窯藝術風格和精神氣質(zhì)是唐代這個時代造就的,它的不狹隘,、不拘謹、曠雅風度也是唐代所特有的,。同時,,長沙窯注重吸收姊妹藝術的營養(yǎng),融合中西文化和佛教文化,,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長沙窯藝術風貌,。
2004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長沙窯》一書認為:在中國陶瓷史上,,長沙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而且,,長沙窯被譽為第一個外銷型瓷窯,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開辟,,長沙窯功不可沒。
長沙窯還創(chuàng)造了陶瓷史上的多個第一:第一個成功發(fā)明燒制銅紅釉,。在彩瓷史上開創(chuàng)先河,。第一個開創(chuàng)模印貼花。長沙窯獨具特色的模印貼花,,是用陶泥模印出花紋后,,粘貼在瓷壺的系紐或流下,再施以彩釉,。第一個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了釉下彩繪,。有花鳥畫、動物畫,、人物畫,、山水景物畫、寫意畫等,,題材豐富,、色彩絢麗、生動簡潔,紋飾瀟灑飄逸,,對唐以后瓷繪藝術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繪。第一個涉足商品價值銘文,、姓氏銘文,,有時甚至把賣價直接制作在器物上,明碼標價,。第一個涉足商業(yè)廣告語,。長沙窯經(jīng)營者為了使自己的產(chǎn)品能占領更廣泛的市場,博得買者青睞,,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標出“絕上”“美酒”“鄭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滿天下無口過”等廣告語。
如果說古長沙窯近1300年前是植根于生活的,,表達的是大唐的形態(tài),,大唐的生活,大唐的氣質(zhì),,那么如今再來說長沙窯,,是要和今天的生活關聯(lián)在一起。它自有的創(chuàng)造精神,、隨心所欲的大唐的工匠精神值得今人探索,,而它的延伸和突破,必須要有我們的當代精神,,這才是傳承和發(fā)展,。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