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新華社長沙5月17日電 題: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劉芳洲,、劉良恒
在椒花新村新建的“致富工廠”內(nèi),“五一”期間新遷入駐的湖南瀏陽市達興工藝品廠里,,數(shù)十名制傘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從做骨架,到上傘面,,經(jīng)過十多道工序,,一把學生課堂描繪用的小油紙傘就完工了,。
小油紙傘從這個山村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日韓等海外市場,。2019年,,這個扶貧“明星項目”實現(xiàn)500多萬元產(chǎn)值,,帶動50多個貧困戶農(nóng)民就業(yè)。
達興工藝品廠老板李忠國,,原本是當?shù)亟n立卡貧困戶,。今年55歲的他衣著樸實,、雙手粗糙,鉆孔,、拼架,、穿線……一把精美的油紙傘在他手里徐徐展開,前來學手藝的村民看得目不轉(zhuǎn)睛,。
“在家門口就有事做,,有錢賺,,靠的是黨的精準脫貧好政策,幫助我把祖?zhèn)骼鲜炙嚲然盍??!崩钪覈鴮τ浾哒f,。
15歲起,,李忠國就跟著爺爺學習制作油紙傘,。用老手藝制作的傳統(tǒng)油紙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李忠國一家人日子并不好過,。五口人曾住著土坯房,,老母親年邁多病,,一雙兒女讀書要錢,靠打零工過活的李忠國內(nèi)心時常對家人感到愧疚,。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李忠國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015年。一位義烏客商來到村里,,帶給李忠國一個樣品——一把直徑約為30厘米的小油紙傘,,傘面素凈,,只有淡淡描邊的圖案,,可以供美術(shù)課的學生在上填色。
李忠國瞅準了機會,,帶著侄子一起苦心鉆研小油紙傘制作新工藝,。
2016年2月,在長沙市商務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當?shù)攸h委政府幫扶下,,李忠國成立達興工藝品廠,用5萬元貼息貸款,購置了一批制傘設備,,與村干部,、扶貧工作隊隊員一道,挨家挨戶發(fā)動有意愿的人到廠里做事,。扶貧工作隊還幫著聯(lián)系銷售渠道,協(xié)調(diào)物流貨運服務,。
由于質(zhì)量過硬,、渠道穩(wěn)定,李忠國的小油紙傘生意日漸紅火,。工藝廠成立當年,他就成功脫貧,。隨著規(guī)模和產(chǎn)值不斷擴大,在李忠國廠里打工的村民越來越多,,其中有50多個來自貧困戶,,占村里全部貧困戶的近一半,。
“咚咚咚!”坐在“致富工廠”一扇門邊的黎建興揮動錘子,,麻利地將傘碼敲進傘桿里,墻邊擺放著他的隨身拐杖,。50多歲的黎建興曾患小兒麻痹癥,,他說,如今在傘廠做事,,離家里只有一里路遠,雖然辛苦些,,但收入還可以,去年掙了3萬多塊錢,。
坐在黎建興對面的,,是73歲的魯承華和52歲的黃兆明婆媳兩人,,她們負責給傘桿包頂,?!拔仪靶┠曛酗L,右邊身體不能動,,只有一只手靈活,,跟婆婆一起在這里做點事?!秉S兆明說,,現(xiàn)在每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家里已經(jīng)脫貧了,。
“我們?nèi)债a(chǎn)量超過5000把,,去年給大家發(fā)了180多萬元工資?!崩钪覈f,,今年受到疫情沖擊,訂單量減少了一些,,不過現(xiàn)在正慢慢恢復正常,,村民都回來上班了。
現(xiàn)在已是長沙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的李忠國對記者說,,感恩黨的政策,,對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很滿足,只希望工藝廠生意穩(wěn)定,,能夠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