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宜鋅:將“中國雷”刻在華盛頓公園
長沙晚報記者 田芳
【點贊】
他是地道的長沙伢子,他是享譽海內外的雕塑大師,。他的作品早已遠渡重洋,,成了國與國交流的媒介,。從長沙到華盛頓,你都可以看到他那顆與眾不同的匠心,。別人說他功成名就,,他卻說自己就是一個玩石頭和泥巴的人。我們一直在關注他那顆沉默的匠心,,而他也在關注我們和星城一起成長的故事,。
“憑著信念,我們能從絕望之山中,,劈出一塊希望之石”,。這,不僅是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信念,,也是雕塑家雷宜鋅人生的執(zhí)著,。矗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的馬丁·路德·金雕像,讓雷宜鋅名揚海內外,,他從此有了一個國際名字:中國雷!“中國雷”是世界送給他的響亮稱謂!憑著這個稱謂,,雷宜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中國當代雕刻史上,。
上帝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
“我不太擅長交際,也不喜歡交際,,生活中我是個很無趣的人,。”雷宜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雕刻上,“工作是雕刻,,生活還是雕刻,。”他十分珍惜這上天賜予他從事藝術的機會,“在青少年時代,,我是那么的渴望,,現在有機會了,我沒有不珍惜的理由,。”
雷宜鋅出身于書香門第,,曾祖父雷鑄寰是湖南大學第一任校長,祖父雷通鼎曾留學莫斯科東方大學,,是一名工程技術專家;父親雷久長畢業(yè)于湖南大學,,一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我的藝術啟蒙來源于我媽,。”母親是小學美術老師,,在她的影響下,兒時的雷宜鋅特別喜歡畫畫,,然而就在他對未來滿懷憧憬時,,時代給了他這一代人一記悶棍——母親被掛上“特務”的牌子,父親被關進了“牛棚”,,1970年,,16歲的雷宜鋅離開長沙到芷江縣當了一名知青。
“沒有學校,,也沒有老師,,甚至連可供觀摩學習的藝術作品都沒有,全靠自學,。”雷宜鋅說,,惡劣的環(huán)境并沒有扼殺一個少年愛好藝術的心,在艱苦的日子里,,雷宜鋅最大的樂趣就是畫畫,。1977年恢復高考,雷宜鋅以長沙考區(qū)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
“上帝只照顧那些有準備的人,沒有7年知青歲月的自學,我不會獲得進入藝術高校深造的機會,。”雷宜鋅說,,從此他相信,人生只有時刻準備著,,機會來臨時才不會讓其白白溜走,。
《中國女排》一鳴驚人
在廣州美院,雷宜鋅在工藝,、油畫,、雕塑等方面都受到了嚴格的訓練,這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6年,雷宜鋅迎來了他雕塑人生的春天,。當時,,湖南省成立“城市雕塑創(chuàng)作室”,他擔任主任,,接的第一個任務是為湖南郴州的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集訓基地做一個群雕,,紀念女排五連冠。
《中國女排》是雷宜鋅的第一件城市雕塑,。這個雕塑一鳴驚人,,被他在廣州美術學院的老師潘鶴、著名雕塑家劉開渠一致認為是“一座里程碑”,。這座雕像現聳立在郴洲北湖公園,,女排健兒騰空躍起的身姿讓每個欣賞的人熱血沸騰。
“雕塑是永恒的藝術,。好的雕塑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雷宜鋅說。此后的20多年中,,雷宜鋅的雕塑走進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從長沙太平街“老長沙”系列、芙蓉廣場的《瀏陽河》,、湘江風光帶的《圖騰柱》,,到美國圣保羅市國際石雕研討會上創(chuàng)作的《遐想》,一個個美麗生動而富有東方韻味的雕塑,,從雷宜鋅的刀斧中產生,。
“現在有些搞雕塑的沉不住氣,有些人一年半載都沒一件作品出來,,問他們,,他們回答‘沒單搞什么創(chuàng)作’。我是個搞藝術的,有單沒單,,有錢沒錢我都為藝術而活著,。”雷宜鋅說,正是這種執(zhí)念,,讓他的作品源源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前些年搞雕塑很苦的,上世紀80年代我在曙光電子廣場臨時搭個棚子,,后來在東塘線材廠租了間廠房,,上世紀90年代,在金盆嶺塑料六廠租了間廠房,,也算工作室,,這地方平時只有撿垃圾的才去。我工作,、生活都在那里,,夏天熱得死,冬天冷得死,。”不過就在這間工作室,,雷宜鋅雕出了馬丁·路德·金的塑像!
把“中國雷”刻在華盛頓公園
獲得馬丁·路德·金雕像的創(chuàng)作機會不是憑空而來的。之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的國際石雕研討會上,,雷宜鋅創(chuàng)作了一座名為《遐想》的雕塑,塑造了一位美麗少女托腮沉思的形象,,充滿了東方韻味,。當時,馬丁·路德·金紀念園基金會正在尋找一位為馬丁·路德·金塑像的雕塑家,,與會藝術家一致推薦了“中國雷”,。在詳細、嚴格考察了雷宜鋅及以往的作品后,,這一工作被確定由雷宜鋅來完成,。
但是一場巨大的爭議,令紀念園總建筑師埃德·杰克遜博士和雷宜鋅始料未及,。爭議的最重要問題是,,為什么要讓一個中國人來做一個對美國意義如此重大的雕像,并將它永久地放在華盛頓國家廣場上?面對接踵而至的爭議,,雷宜鋅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我要讓作品說話!”
在金盆嶺的工作室,,他日夜不停地翻閱資料,讀馬丁·路德·金的作品,,并從馬丁·路德·金的演講中獲得了靈感,。2011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的雕像在國家廣場正式揭幕,雷宜鋅的名字被刻在了雕像上,,永久地留在美國國家廣場!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揭幕典禮,,他接見了雷宜鋅,并稱贊馬丁·路德·金雕像是一件偉大的作品,。
“不過實際上,,奧巴馬并非是為我的雕塑作品揭幕的第一個美國總統,2010年,,我創(chuàng)作的美國陳納德將軍雕像落成揭幕儀式在懷化芷江飛虎隊紀念館舉行,,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趕來為其揭幕。”雷宜鋅笑著說,。
《長沙晚報》讓我溫暖
雷宜鋅出名了!新華社,、中新社、《華盛頓郵報》……世界各地的媒體都來采訪他,,“我最看重《長沙晚報》!”雷宜鋅說,,“這不是說假話,因為《長沙晚報》讓我溫暖!”
雷宜鋅說:“我是地道的長沙伢子,,從小是伴著《長沙晚報》長大的。”小時候他喜歡美術,,但沒有教材,,于是《長沙晚報》成為他的老師,“晚報上的每一幅插圖,、漫畫都是我學習臨摹的范本,。”他清楚記得晚報有一位叫劉左鈞的美編,“他畫的插圖我喜歡得不得了,,每次都認認真真地摹下來,。”后來,雷宜鋅在雕塑上取得了一些名氣,,“只要我的作品出現在《長沙晚報》上,,就有親戚、朋友來向我報喜,、祝賀,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雷宜鋅說,,藝術創(chuàng)作是很寂寞的,,但是作品出來后人們的稱贊總能讓那些寂寞煙消云散。
為什么在乎《長沙晚報》?雷宜鋅說出了心底里那點小秘密,,“我的親人,、朋友都生活在長沙,,《長沙晚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看到《長沙晚報》上有我的消息,,他們會馬上打電話給我,,說晚報上有你的消息呢!那種溫暖、那種鄉(xiāng)情讓我不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都感到自己的存在!”雷宜鋅說,。
感恩《長沙晚報》對自己的關注,,雷宜鋅也時刻想著為晚報做些事。“我曾經為《長沙晚報》代言,,真心向人們推薦這份人情味濃郁的報紙,。”2014年,雷宜鋅領銜中國(長沙)國際雕塑文化藝術節(jié),,以“中國雷”的名氣邀請了世界各國的雕塑家來長沙創(chuàng)作,,“我首先想到一起合作的媒體便是《長沙晚報》。”雷宜鋅說,,由于《長沙晚報》的大力宣傳,,中國(長沙)國際雕塑文化藝術節(jié)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影響,“以后的雕塑節(jié),,希望《長沙晚報》還能一如繼往地支持!”雷宜鋅說,。
【對話雷宜鋅】
長沙晚報:你夫人、孩子現在都住在美國,,你一個人在寧鄉(xiāng)關山創(chuàng)作,,不感到寂寞嗎?
雷宜鋅:生活中我是個很無趣的人。有時候跟別人呆在一起一整天,,我可以不說一句話,。我只想專心做藝術,不問世事,。就是在關山這里,,也無法回到每天穿一身臟臟的工作服,貓在工廠車間與泥巴,、石頭打交道的日子,。真希望能像年輕時候,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創(chuàng)作不出門,。那才是純粹的藝術,。
長沙晚報:馬丁·路德·金的完成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阻力?是如何克服的?
雷宜鋅:馬丁·路德·金雕像是一座備受爭議的“中國制造”。我接到這個單就知道,,這將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這不僅關系到我本人的藝術聲譽,更關系到中國藝術家在世界大舞臺上的地位,。四年,,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金的雕像上,。我堅信:真正的藝術應該是無國界的。事實勝于雄辨,,金所有家族的人都支持我的作品,,他們看到模型后甚至動容落淚。在金的雕像揭幕那天,,無數各界政要名流前來與我握手,、道賀、合影并請我簽名,,奧巴馬一家親臨現場,,在演說完后他走到我身旁握住我的手說,“非常感謝,,祝賀你,,你的作品太了不起了!”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動、興奮!現在我與奧巴馬一家成為好朋友,,經常受邀到白宮做客,。
【人物名片】
雷宜鋅:湖南長沙人,湖南省雕塑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代表作有《月神》,、《拼搏》,、《英雄淚》、《出境》,、《百年長沙》、《遐想》等,。2006年擔任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馬丁·路德·金紀念園雕像總設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