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片在线播放一区_超碰人妻月月操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_高清性色生活片啪啪_国内外精品免费视频_蜜桃视频在线观看_香港经典三?台湾_成全影视大全在线播放_日韩免费一区二区_国产一级又色又爽又黄大出,XXXHD暴力强行性,欧美成人一区二免费视频桃花岛,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山長,,山長|文脈長沙

相鏈區(qū)塊鏈

  王羨蘭

  壹

  岳麓山上的楓葉悄然點亮,,漫山遍野,,紅得燦艷、炫目,。

  掩映在紅楓中的岳麓書院古樸莊重,、工麗典雅,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片黛瓦、每一棵香樟,,都閃爍著時代的光華,。游走在清幽的庭院內,不知不覺間像是走進了一本冊頁泛黃,、厚重如山的史書中,,一位又一位流光溢彩的“山長”步履從容,款款走來……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素來喜歡興辦學校的潭州(長沙)太守朱洞相中了岳麓山這片“風水寶地”,,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因襲拓增”,,創(chuàng)建岳麓書院,,時“講堂五間,齋舍五十二間”,。

  誰來負責書院的具體辦學事宜,?憑何朱洞和陶岳、周式被并列稱為“湖湘文化的啟先聲者”,?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創(chuàng)辦了岳麓書院,,還因為他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推舉周式出職首任“山長”。

  《周記·地官》曰:“三日順行,,以事師長,。”國人歷來視師為尊,、為長,。宋朝陶岳《荊湘近事》載,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yè)者彌眾,,進山求學的士子均尊稱蔣為“山長”。岳麓書院沿襲了“山長”這一稱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學校校長。

  岳麓書院可考的山長有58位,,他們既是同時代一流的學者和熱衷教學之人,,又是德行、聲望,、學識出類拔萃的碩學鴻儒,。對于每一位山長來說,安守一座山的誘惑力,,要遠遠大于顯赫朝堂,。如果把58位山長的名字一一串綴起來深入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一部山長史其實就是一部岳麓書院興衰史,。

  宋朝王應麟《玉海》云:“(周)式以行義著,?!碧吨莞骊幙h人周式好像天生就愛聚徒講學,誨人不倦,。和湘學宗師胡宏一樣,,一代“真儒”周式也是張栻的老師,“南軒(張栻號)問舜五十而慕父母,,(周)式隨應曰:‘此即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南軒重之”,。

  很快,,岳麓書院在周式的苦心經營下就小有名氣了。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慕名在內殿召見周式,兩人相談甚歡,。周式神態(tài)自若,,侃侃而談,每講到精彩妙趣處,,真宗便忍不住撫掌擊節(jié),、開懷暢飲?;蛟S真宗真的被周式人品和學識打動了,,欲授周式為國子監(jiān)主簿,,留其在皇宮做主講。國子監(jiān)主簿雖是從七品官銜,,但很多讀書人皆仰慕這個職位,,試想想,給皇家子弟做主講,,那可是未來皇帝或者一眾王子的老師啊,,功名利祿豈不唾手可得?

  “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曾經寫下《勸學詩》的真宗雖然想不明白周式為何執(zhí)意要回岳麓書院做山長,,可嘉許興學的真宗還是拗不過放行了,賜周式對衣鞍馬,、內府書籍,,并題賜“岳麓書院”匾額,讓其回潭州潛心教學,。

  扛著“岳麓書院”匾額,,周式樂顛顛地回到了岳麓書院。宋時,,皇帝召見一個書院山長尚屬首例,,岳麓書院因“朝廷重之、士望歸之”而風聞天下,,學生由建院之初的60余人增至100多人,,超過了其時官學國子監(jiān)的規(guī)模,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并稱天下“四大書院”,,“鼓笥登堂者相繼不絕”,。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兵攻陷潭州,,劫掠六日后,,屠城而去。其后,,潭州“群盜大起”,,岳麓書院被洗劫一空,幾近曠廢,。乾道元年(1165年),,向以崇儒重道為己任的劉珙擔任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葺學校,訪雅儒,,思有以振起”,。次年,已是斷壁殘垣的岳麓書院得以重建,??墒牵堈l做山長,?看著修筑一新的書院,,劉珙有些犯難了。揆情度理,,當然非開啟湘學之統(tǒng)的胡宏莫屬,,且胡宏亦有此意,特地向秦檜寫信,,表示欲任岳麓書院山長一職,。秦檜再度拜相時,曾有意征召胡宏出仕,,誰知胡宏卻托病搪塞不出,。許是秦檜生了恨意,對胡宏的來信遲遲不作答復,。

  無奈,,殫見洽聞的劉珙只好延聘胡宏的高足張栻出任山長。這下就讓張栻尷尬了,,不是張栻不想當山長,,而是他認為老師心心念念未能得到的位置而被學生得到了,這是對老師最大的不恭,。于是,,張栻推拒??墒?,推來推去,推不脫,,不得不就的張栻只是答應聘為岳麓書院主教,,代行山長職事。

  貳

  當即,,張栻欣然渡江前往岳麓書院察看,。岳麓山上飛珠濺玉,溪流潺潺,,岳麓書院亭臺琳瑯、樓閣煥然。當張栻看到掩藏在浩瀚層巒之中的書院面朝奔流不息的湘江時,,不覺怦然心動,,朗吟曰:“流泉自清瀉,觸石短長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薄对缆粗尽吩?,張栻“最賞其處”。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可想,,岳麓書院那些埋首苦讀的學子,,誰沒有“爭馳功利之末”的心思?當時,,書院好似單純成了學子追求功名,、躋身官場的跳板……鑒于這種情況,張栻對岳麓書院進行了更張,,倡導“成就人材,,以傳道濟民”的全新教學觀念。

  “侯之為是舉也,,豈特使子群居佚談,、但為決科利祿計乎?亦豈使子習為言語文辭之工而已乎,?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睆垨蚋锌馗嬖V學子,,劉珙重修岳麓書院的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慣于清談、應對科舉考試和只綴輯文辭功夫的庸豎之人,,而是要造就注重德行操守,,傳道濟民的經世安邦之才。

  張栻不遺余力地教學生辨義利,,明人倫,,自編教材《孟子說》,“學者潛以孔孟,,必求其門而入,,愚以為莫先于義利之辨”,。他覺得為學沒有比分清義和利更重要的,義,,是本心所應當做的,,不是有所為才去做的,有所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士子應當“見義忘利”,,而非“見利忘義”,,為功名利祿而讀書。

  學習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粗到精,,通過日常的“灑掃應對”的鍛煉來履行弟子職責,再之“習乎六藝之節(jié)”,,參與各種祭祀等實踐活動,,再經過“弦歌誦讀”后進入到《大學》所指的格物致知階段。張栻要求學子做到知行并發(fā),,“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知行兩者缺一不可,,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在張栻的精心培養(yǎng)下,,岳麓書院的弟子重躬行踐履,,吳獵、彭龜年,、游九言,、趙方等“岳麓巨子”皆成了湘學的中堅力量,對后世“經世致用”的學風浸染甚遠,。

  乾道三年(1167年)秋,,朱熹從福建專程來到岳麓書院造訪好友張栻,兩人造就可載入史冊的學界盛事,。朱熹,、張栻“潭州嘉會”共兩個月的時間,那一段時日,,岳麓書院講堂上硝煙彌漫,,兩位理學界頂尖大師唇槍舌劍,,互為論敵,就《中庸》之義展開爭辯,,進行一場別開生面,、電光石火的思想碰撞和學術交鋒,其神色里絲毫沒有露出“三日不曾合眼”的倦怠,。講堂周圍,密密匝匝擠滿了岳麓書院生徒和聞風而至的外地學子,,而通往岳麓書院的路上,,依然車馬不絕,塵土飛揚,。

  朱熹和張栻雖在會講中對理學的一些問題仍存分歧,,卻并不妨礙加深彼此之間的欣賞和感情?!胺褐坶L沙渚,,振策湘山岑。煙云眇變化,,宇宙窮高深,。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寄言塵中客,,莽蒼誰能尋?!? 張栻見證了他們欲窮高遠志向和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之誼,。

  更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會講給天下的書院和讀書人帶來了自由講學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學風,?!白源酥螅缆粗疄樵缆?,非前之岳麓矣,!”有的士人“以不得卒業(yè)于湖湘為恨?!?/p>

  乾道五年 (1169 年),,張栻知嚴州(桐廬),彪居正任岳麓書院山長,。和張栻同為胡宏門下,,彪居正深得胡宏仁、敬之學,,“圣門工夫,,要處只在一個敬字”,。被時人稱為“彪夫子”的彪居正,其教學理念比張栻還要放得開,,“論《大學》次第,,開學者義利公私之辨”,一時間,,岳麓書院成了湘學的傳播基地,,黃宗羲不得不發(fā)出感嘆:“湖南一派,在當時為最盛,?!?/p>

  紹熙五年(1194年),在“朱張會講”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甫一上任,他就重整岳麓書院,,頒行《朱子書院教條》,,題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朱熹意欲用這種方式來提點書院的諸生,,該做一個怎樣的人,?經過整治,岳麓書院再次進入繁盛時期,。

  叁

  淳祐十年(1246年)理宗賜“岳麓書院”匾額,,同時別建湘西精舍于岳麓書院南。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攻破長沙,,岳麓書院被付之一炬,。當時,書院幾百學生參與抗元,,潭州城破后大多隨山長尹谷一道自殺以殉高潔,。元朝統(tǒng)一全國后,極力推動書院的恢復和發(fā)展,,長沙學正劉必大重建岳麓書院,,早廢10余年的岳麓書院又見生機。

  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長沙別駕劉安仁主持岳麓書院大修,。只是,整個元朝,,岳麓書院沒能尋得一位出色的山長,,仿佛繁密叢林的風濤湮沒了學子的瑯瑯書聲,陽光下,,唯有書院屋頂?shù)牧鹆呷造陟谏x,。元末戰(zhàn)亂又起,,至正十八年(1358年),岳麓書院再度毀于戰(zhàn)火,。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之策,,全國書院大多頹廢,。岳麓書院亦然,似是山中一顆隱秘的珍珠,,闃然沉寂,。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長沙府通判陳鋼方才恢復了岳麓書院的舊貌,,首創(chuàng)崇道祠,并請來山長葉性重開學業(yè),。這之后,,經過歷任長沙地方要員的多次修復擴建,岳麓書院主體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巔,配以亭臺牌坊,,于軸線一側建立文廟,,形成了岳麓書院歷史上亭臺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奠定了現(xiàn)存建筑的基本格局。

  葉性以人品和德行聞名于天下,,學子聞之紛紛前來求學,,岳麓書院又開始邁向中興。

  萬歷十年(1582年),,岳麓書院迎來了一位狀元山長張元忭,,頓時,“士風翕然丕變,,湖南正學,,絕而復蘇”。

  張元忭是王(陽明)門七派中“浙中派”創(chuàng)始人王畿的弟子,,但他并不恪守王學,,相反,他對王畿乃至王陽明的一些觀點,、思想表示懷疑和批評,,注重經世致用思想,,查是湘學精髓。王學有些好空談,,針對這一流弊,,張元忭提出了“當今所急在務實,不在炫名,,在躬行,,不在議論。愈篤實,,愈光輝,,愈易尚,愈廣大”,。

  這一階段,,恰逢張居正執(zhí)掌宰相,詔毀天下書院,,禁止自由講學之時,。張元忭不管張居正那些,繼續(xù)執(zhí)教主講,,且聘請一批著名的王門弟子來岳麓書院講授良知之學,,湖湘四方學子紛紛慕名而來岳麓,潛心學問,。岳麓山下,,湘江河畔,學子穿梭,,書聲瑯瑯,。

  張元忭視湘學為正學,推崇岳麓書院“忠孝廉節(jié)”之傳統(tǒng),,只不過他更新了形式,,特擬了《內館八條》:“忠、廉,、誠,、慎、慈,、儉,、謙、和,?!庇腥さ氖牵€各系以詩,摘史傳中賢宦事跡,,各為訓解,,日取一條,讓兩個年長弟子宣讀兩遍,,其余的學生圍繞在旁聆聽,,然后再齊聲歌詠。

  有一位張元忭教的學生叫吳道行,,他是善化(長沙)人,,聽著岳麓書院山長的故事長大,對岳麓書院懷有深厚的感情,。年歲稍長,,則入書院求學,接受張元忭主講的正學,。崇禎六年(1633年),,吳道行任岳麓書院山長,長達10年,。

  吳道行首編《崇禎岳麓志》,,致力于殷勤講貫朱(熹)張(栻)之學,力糾王學空疏之弊,,使明末長沙岳麓書院與無錫東林書院成遙相呼應之勢?!渡苹h志》載,,吳道行“留心經史,百家諸子,,兵餉軍政之屬,,部決利弊,悉見施行”,,延傳“道南正脈”,。崇禎十四年(1641年),高世泰任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提督學政,,次年來岳麓講學,并協(xié)助修葺書院,。吳道行與高世泰成為至交好友,,兩人共同為恢復理學正宗,培養(yǎng)出了一代思想巨擘王夫之,。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朝覆亡。已是84歲的吳道行“郁郁不自得,一日趨吉藩故邸,,望闕痛哭展拜,,輿歸(岳麓)山中”,最后一次經過鐘情一生的岳麓書院時,,好像時間倒流,,吳道行看見了年輕的自己正與諸生一起,,在學館內同聲歌詠張元忭之詩:“勿欺請繹宣尼訓,,留取丹心答圣明……”不久,,吳道行遁入岳麓山深處,,“不食而卒”,。

  肆

  但凡到過岳麓書院的人,,不僅會陶醉其園林之美和建筑之妙,,還定會被書院聲名遐邇的各式楹聯(lián)所吸引,,享用一頓傳統(tǒng)文化的饕餮大餐,。岳麓書院博古通今,、文采斐然的山長,大多給書院獻上了傳世佳聯(lián),。

  清朝嘉慶十七年(1812年),,袁名曜受聘岳麓書院山長。這天,,剛剛又經歷了一次大修的書院井然有序,、煥然一新。受門子之邀,,袁名曜領著諸生聚集在書院大門口,,情緒高漲地準備為書院大門撰聯(lián)。一副旨趣深遠,、意境上乘的對聯(lián),,既能展現(xiàn)書院的風神底蘊,又能督催弟子奮發(fā)好學的精神,。

  沉吟一番后,,袁名曜引用《左傳》中“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吟出上聯(lián):“惟楚有材”,,然后,,他面含鼓勵的笑容望向諸生。正當諸生冥思苦想不得之際,,一個名叫張中階的貢生應對道:“于斯為盛,!”

  袁名曜大為驚喜?!拔┏胁?,于斯為盛。”這副簡約有力,、傲視群倫,,集《左傳》《論語》名句而成的傳世名聯(lián)就此撰成。眾人莫不忭躍稱道,,一陣陣吟聯(lián)聲,、喝彩聲在書院大門的上空響起,天下舍我其誰的豪邁氣概進而生發(fā),。

  歷史總會出現(xiàn)玄妙的時刻,,袁名曜和張中階都沒想到,他們一起合撰的這副對聯(lián)不僅天下聞名,,成為岳麓書院的門面擔當,,竟然還吹響了預言的號角,成為書院人才蔚起的真實寫照,。余秋雨《千年庭院》云:“口氣甚大,,但低頭一想,也不能不服氣,。你看整整一個清代,,那些需要費腦子的事情,不就被這個山間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

  就在這副對聯(lián)掛出來的幾十年時間內,,岳麓書院迎來了人才“井噴式”呈現(xiàn)的驚人局面?!秾庎l(xiāng)縣志》載,,袁名曜“足跡遍天下,尤留心輿圖厄塞,,河渠險隘,,古今沿革,?!逼鋵ξ涸淳幾逗鴪D志》、為國人打開了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影響深遠,。

  相對于“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簡約,在書院講堂兩壁,,有一副長達66個字的對聯(lián)“飛流直下”,,氣勢磅礴:“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p>

  乍一看此聯(lián),便有一種心頭被擊中的感覺,。細讀之只覺內涵豐富,、境界闊大、韻味悠長,,心靈深處也隨之變得豁亮舒朗起來,。通過讀聯(lián),就會明白,,人在壯闊山水面前,,往往在瞬間覺得自身渺小,不自覺地將榮辱得失置之度外,,擁有更開闊的胸襟和視野,。遙想那時岳麓書院諸生,想必也會在繁重的課業(yè)和考試之余,,三兩結伴登上岳麓山峰和赫曦臺,,沐浴清風明月,俯瞰衡云湘水,,隔江觀望對岸紅塵里的長沙,,領悟天地萬物的道理,思索“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要義,。

  這副長聯(lián)是由乾隆十九年(1754年)擔當岳麓書院山長的曠敏本撰寫,也是岳麓書院史上字數(shù)最多的一副對聯(lián),。歲月流淌,,這副對聯(lián)至今還在潤澤世人的心靈,猶如曠敏本其人和他吟詠岳麓的詩句“岳麓如今真?zhèn)€到”“瓣香今日有儂來”,,清新自然,,天雨流芳。

  在岳麓書院講堂一側的墻壁上,,嵌有一塊小小的像一個鏡框般的黑色四方勒石,。即若很不起眼,,但是經過的游人,卻總要駐足湊近凝視良久,。

  乾隆十三年(1748年),,岳麓書院破敗不堪,長滿荒草,。時任長沙知府昌南村憂戚難安,,“吾守此郡而不能復岳麓書院,吾不能見先人矣,!”昌南村把自己的薪俸捐出來,,請“文章品行,望重鄉(xiāng)國”的王文清出任岳麓書院山長,?!对缆磿簩W規(guī)》是由王文清手定,他曾兩度擔任岳麓書院山長,,門下士有成就者達四百余人,,全因岳麓書院“蛟騰云雨施”。

  《岳麓書院學規(guī)》共有18條,,每條6個字:“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圣賢;氣習各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不可閑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shù)項,;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刻早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王文清主持的岳麓書院講學活動很靈活,,“講于堂,、習于齋”,,學生主要是以自主學習、研修為主,。山長們一直提倡質疑問難,,以此激發(fā)學生辯難求真的主動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岳麓書院學規(guī)》之前,,康熙五十六年(1717),,山長李文炤曾以岳麓書院第一份學規(guī)《朱子書院教條》為基礎,續(xù)訂了學規(guī),,里面專門講到讀圣賢之言,,“宜端坐辯難,有不明之處,,反復推詳,。或(李文)炤所不曉者,,即煩札記,,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質證,不可蓄疑于胸中也,?!?/p>

  同在康熙年間擔任過岳麓書院山長的程佑祉治學更是愛追究根源,他讀春秋書時發(fā)現(xiàn)有一處疑問,,竟然帶著干糧奔走在吳越間,,與諸老相互質證。極重視實事求是功夫的張栻曾說過,,天下的禍事,,莫大于似是而非,似是而非,,有時就是霄壤之別,,為學之事,岳麓書院的山長和學子豈能含糊閃避,?

  伍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是岳麓書院的鼎盛時期,不足60年內兩次獲得皇帝賜頒 “學達性天”“道南正脈”匾額,。名氣愈大,,對就任的山長要求就愈高,乾隆元年(1736年)“上諭”昭示,,要禮聘經明行修,、品行方正、素為士林推重者為山長,。因老成宿望,、學行兼優(yōu),,羅典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聘為山長。

  “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凈心情,。”講學之余,,羅典經常拿出自己的俸祿,,帶著諸生在書院因地制宜地栽花種竹,鑿池養(yǎng)魚,,把瓦礫凌亂,、草木穢雜的數(shù)十畝荒地改建成柳塘煙曉、桃塢烘霞,、花墩坐月,、風荷晚香等“八景”,讓岳麓書院建筑群與周遭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天人合一”,。同時,,羅典還樂此不疲地把曲曲折折的廊道修到花叢中,以便觀賞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做羅典的學生無疑是件令人羨慕不已的事,他們時不時能走出封閉枯燥的書齋,,到優(yōu)美清新的大自然去上一堂移動的“文藝課”,。山長帶他們看山花,聽山歌,,徜徉亭臺池塢之間,,于大自然游息中體察萬物、活躍思維,,進而培養(yǎng)德行見識,、陶冶氣質性靈。

  羅典講學手舞足蹈,,極具個性,。因此遭到了個別湖南巡撫的攻擊,上奏朝廷污稱羅典為人狂傲,,不堪師表,,哪知嘉慶皇帝批駁:“羅典文藝優(yōu)長,非爾所及,,手舞足蹈,,正是其讀書有得,寧可議耶!”連嘉慶皇帝都嘉許羅典,,那些上奏的巡撫也只能對羅典“以賓禮禮之”。

  “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绷_典掌教岳麓書院27年,長沙人才輩出,,肄業(yè)人數(shù)3倍于朝廷規(guī)定的學子數(shù)目,。那時,湖南擁有200多所書院,,唯羅典弟子科舉就占了舉人一半,,其間還出了個狀元彭浚。

  無巧不成書,,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繼任岳麓書院山長的歐陽厚均也像老師羅典那樣,,在山長這個位置上深耕27年之久。

  一切那么相似,,一切又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那個在岳麓書院寒窗苦讀、一心熱衷于舉業(yè)出仕的菁菁學子,,半生歸來時,,卻已是嘗盡塵事冷熱,對功名富貴心如止水了,,或許這就是命運中的冥冥安排……追念昔游,,惓懷往事,回到闊別30多年的書院,,歐陽厚均的胸中自然滋生出難以言喻的情感,。

  歐陽厚均對岳麓書院的一切都特別關注,查看齋舍,,訓迪學子,,無比恪盡職守。自己已絕意仕途,,他也不想把學生束縛于科舉功名內,。他撰寫勵志詩九首,敦品勵行和指導為學的態(tài)度及方法:“小陰分陰,,古人所惜”“一技之妙,,及凝于神”“為山九仞,毋息爾肩”,。

  在岳麓書院歷任山長看來,,書院與官學并非對立,,而是“和而不同”。于科舉取士的大環(huán)境下,,岳麓書院不可能獨立到科舉制度之外,。岳麓書院在堅守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去適應科舉,并通過自身的努力糾正培養(yǎng)科舉人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差,。生徒不但要會科舉,,還要對文化、對社會有擔當,,既要掌握儒家經典,,做一個“致君澤民”的經世之才,也要學習具有應對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出為良臣,,處為良士”。

  傳統(tǒng)教育中多是訓斥方式,,不太注意學生的自尊心,。歐陽厚均則勇于破除以往框框式的教書模式,善于運用今天稱之“正面教育”的方法,。他主張對學生要嚴,,但要嚴得恰當,特別要“于培養(yǎng)之中寓鼓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每當他發(fā)現(xiàn)學生有”日新月異”的好文章,,便擊節(jié)欣賞,,并于當世文人學士質證研討,對“中材”者,,則予以督促鼓勵,,故而,岳麓書院“負笈從游者,,濟濟稱盛”,。

  湘水日夜奔流,麓山靜默如初,。在歐陽厚均盤桓岳麓書院的27年里,,不知迎來送往了多少撥負笈學子。在其教誨下,,僅道光五年(1825年)就有28人金榜題名,,其中,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李元度等,,幾乎半部中國近代史都是歐陽厚均山長的學生所書,。

  晚清時期,岳麓書院似乎失去了活力,,昔日之盛無存,。光緒二十年(1894年),,“姿如柳弱秋先覺,,心似葵傾日愈高”的王先謙接任岳麓書院山長。彼時,,長沙維新思潮興起,,為了順應時代變革的潮流,王先謙請來梁啟超講學,,為了讓學生“開廣見聞,,啟發(fā)意志”,識時務,,開風氣,,特意將《時務報》定為書院必讀教材。

  同時,,王先謙頒發(fā)《月課改章手諭》和《新定譯學會課程》,,引入了分科分班、百分制,、按鐘點上下課,、交費上學、畢業(yè)文憑等一些西方教育的概念與辦法,。一番折騰后,,書院課程分經、史,、掌故,、算、譯五門,,經,、史、掌故由山長親自督課,,算學別立齋長,,譯學另延教習,從此,岳麓書院改變了經史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第一次出現(xiàn)了“西學式”,。

  這貌似可以讓岳麓書院迎來新的轉機,然而,,王先謙圍繞科舉興學的一切努力莫不被新式思想沖擊得粉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岳麓書院廢為湖南高等學堂,。山中歲月長,,林深不知去。那天,,夕陽余暉,,如詩如畫,岳麓山上的層林被映照得如火焰般殷紅,,王先謙孤立在岳麓書院前,,深情地回望了一眼曾經出沒近10年的書院大門,倔強地將頭上的辮子向后一甩,,步履蹣跚地沒入市井之中……

  至此,,叫了近千年的岳麓書院山長已成歷史。


【作者:王羨蘭】 【編輯:譚偉】
關鍵詞:
>>我要舉報
晚報網(wǎng)友
登錄后發(fā)表評論

長沙晚報數(shù)字報

熱點新聞

回頂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