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月光里的歌謠
■高求忠
少年時期的中秋節(jié),,是令人期待的,因為可以一飽口福,。那時的月餅,有厚厚的殼,,豐富的餡料,,外包裝也很簡單,一般是一張薄紙,,上面畫著嫦娥奔月,。每次吃月餅,都是先掰開吃餡料,,然后再慢慢地吃餅皮,,細(xì)細(xì)品味那種甜,包月餅的畫紙也不舍得扔,,拿來做范本臨摹,。
父親在工廠上班,業(yè)余時間還要做裁縫補(bǔ)貼家用,。閑時,,他就喜歡拉二胡,教我唱歌,。我有印象的的第一首歌,,就是《洪湖水浪打浪》。過節(jié)的時候,,父親興致更高,。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坐在簡陋的桌子旁,,父親嫻熟地拉弓撥弦,,我用稚嫩的聲音和著琴聲,《我的祖國》《南泥灣》的旋律在小小的院落里回響,。這唱歌的愛好,,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父親沉默寡言,,極少開懷大笑,。但每每這時,我能清楚地看到,,他眼角眉梢的笑意,。
那年中秋,父母帶我去外婆家走親戚,。為了省錢,,來去都是翻山越嶺地步行。吃晚飯后出發(fā),,走著走著我走不動了,。父親牽著我的手說:來,爸爸教你一首歌,。
空氣中是草木的清香,,耳邊是秋蟲的吟唱,月光透過樹枝灑下來,,明暗交織,,疏影橫斜,大地鋪上了一幅幅水墨畫,。走在這畫里,,父親牽著我的手,一句句地唱著“春季到來綠滿窗”,,歌詞里有這樣一句:“醒來不見爹娘面,,只見窗前明月光?!背竭@里,,我不由仰臉看看父親慈祥的笑容,心滿意足,。那個不一樣的中秋節(jié),,那段灑滿月光和笑聲歌聲的山路,一直鐫刻在我的記憶里,。
年歲漸長,,對后來出的那種油膩膩的月餅早已沒有胃口。過節(jié)對我來說,,就是回來看看家人,,盡盡孝道而已,長沙話經(jīng)常說“兩生三節(jié)”嘛,。我甚至暗暗以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簡直不如洋節(jié)浪漫,,無人情負(fù)擔(dān),。元宵、春節(jié),、中秋,、端午,除了吃還是吃,,除了走人家還是走人家,,實在無趣得很。
倏忽我已到中年。父親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能聽二胡曲。有一次聯(lián)誼會,,開會前,,音箱里正在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二胡曲,我跑到無人的角落,,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又是中秋,,仰頭望月,,月依舊,父親的二胡已經(jīng)隨他下葬,,琴聲只在記憶里縈繞,。那些在月光下唱起的歌謠,依然在耳邊回響,,當(dāng)年唱歌的時候,,我以為一切來日方長,我不知道這些陪伴的時光,,是如此珍貴,,如此短暫,如此容易流逝,,而一旦失去,,就永遠(yuǎn)不再回來。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再一次吟起這些古老的詩句,我才忽然明白: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承載的是滿滿的儀式感,。這濃墨重彩的暖心時刻,淹沒生命的蒼涼,,使所有的滄桑,,都充滿了溫情。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