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中國青年的贊歌——讀報告文學《中國青年》
■洪佑良
打開3月6日《長沙晚報》,,第一眼就看到了封面版刊發(fā)的報告文學《中國青年》。捧讀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近年來我讀到的最能夠打動我的作品。行文流水,,干貨滿滿,、可讀性強。作品講述了“90后”鄭能量在正月初一獨自前往武漢疫區(qū),,成為一名抗疫志愿者的故事,,立體地展示出鄭能量不畏犧牲、勇于奉獻的當代中國青年形象,。
《中國青年》采用倒敘的手法,,從一段鄭能量發(fā)給親友的信息開始,“知道此行兇險,,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懼之志。如果我命數(shù)至此,,死在了武漢,,請將我的骨灰通過無菌化處理后撒在長江里……”一個只有27歲的青年,面對突來的疫情,,他完全可以和其他人一樣呆在家里,。但他選擇了逆行抗疫,這樣的勇氣和決心,,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他給親友的“交代”分明透出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這種悲壯令人心痛,,也令人感動。文本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拔高鄭能量的精神境界,,而是抽絲剝繭,,一步步展開情節(jié),一個頑強執(zhí)著,、質樸和善,、有血有肉的中國青年,,便立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生活在現(xiàn)代化轉型時代,,多元的文化認同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部分青年人的情感、理想被破壞和折斷,,倫理道德和價值判也隨著變革分化重構,。老一輩大都認為他們缺少危機意識,缺少責任壓力,,更缺少使命擔當,。鄭能量的事跡,顛覆了人們原有的看法,,他從一個側面“還原了中國青年的模樣”,。
《中國青年》很好地處理了新聞真實性和文學藝術性的關系,對鄭能量的心路歷程把握得恰到好處,。寫到鄭能量進入湖北境內后,,其實也有過片刻的猶豫?!安粩嗟胤磫栕约海呵奥肺粗?,是否已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難、危險的準備,?”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每個人都會惜生畏死,,“其實,,我也有些怕……”怕才是真,才是人性最起碼的情感,。鄭能量自然也有太多眷戀,,太多顧忌的人和事,父母,、女友,、未來……鄭能量之所以義無反顧前往疫區(qū),克服本能的“怕”,,是因為他的熱血擔當,,他的使命意識,將人生推到了這個關口,,他無法抗拒,,也別無選擇,。文本沒有太多的著筆,,但從看似淡淡的敘述中,,能感覺到他內心的波瀾。而對疫情中武漢的描寫又很好地運用了烘托,、通感,、對比的藝術手法,寫出了人們對這座正在經(jīng)受苦難的城市的同情,。江城武漢“滿城皆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不盡長江波浪滾滾,,兩岸的霓虹折射到江水中,,泛起層層彩色的漣漪,江城美麗得仿若童話里的城市,。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似是給武漢按下了暫停鍵,。煙霧蒙蒙的江上,,空空蕩蕩的街頭,安靜得令人心痛”,。美麗的城市,,冷清的街頭,一幅對比色彩很強的畫面,,反襯生活在武漢的人民正在遭受的災難,,也讓讀者替鄭能量捏了一把汗。
鄭能量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他懂得愛與被愛,。當他下定了決心去武漢支援,為了不讓女友擔心,,他一直瞞著她,。即使開車送女友去火車站,一路上“向來活潑陽光的鄭能量有些怫然不悅,,言語少了”,,女友“還以為是他舍不得我離開咧”,他內心是糾結,、矛盾的,。
鄭能量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認定了的事就會干到底,。當親友,、家人連珠炮一樣質問他的動機時,他的回答是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爸倚⒆怨烹y全,我鄭能量決定進入武漢疫區(qū)做一名志愿者,,自愿接受最臟最累的一切工作,,哪怕就是扛尸體,這都是我的選擇……”
文學作品就是要講故事,,既要講好英雄人物的故事,,又要講好身邊平凡人的故事?!吨袊嗄辍肥且粍t講中國青年的好故事,。通過娓娓道來、戳人淚點的故事,,發(fā)掘了一代中國青年的精神,、情感、理想,、追求,、責任、擔當,,在時代背景與文學觀照,、個體經(jīng)驗與集體意識之間,找到了一條介入現(xiàn)實的有效路徑,,唱出了一曲屬于中國的青年凱歌,。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