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圓之后追新夢——十八洞村村民觀看升國旗儀式特寫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9日訊 據(jù)新華社消息(記者 張玉潔、白瀛)6日清晨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深秋的寒意中涌動著熱潮,。
幾名身穿苗族服裝的群眾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晨曦中等待盼望已久的升旗儀式,。包括他們在內(nèi)的一群人,,是來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村民代表和三任扶貧工作隊長,他們專程趕到北京參加以十八洞村為原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演出,,并觀看升國旗儀式,。
帶著全村人的囑托,,他們想在國旗下向祖國報告:十八洞村脫貧后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大伙兒的生活越過越敞亮,。
這是71歲的老支書楊五玉第一次來北京觀看升國旗儀式。與新中國同齡的他,,親歷了十八洞村閉塞落后的年代,也親歷了這個深山苗寨在精準(zhǔn)扶貧中告別貧困的7年歲月,。今天凌晨4點,,他急急地起床,穿戴整齊,,又叫醒了同伴們,,生怕錯過了時間。
和他一樣“著急”的還有村民石拔三,。71歲的石拔三已是第三次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了,,但她依然按捺不住興奮。臨出發(fā)前,,她笑著告訴記者:“我想早點去,,站在第一排看,看多少次都看不夠,?!?/p>
迎著晨風(fēng),,十八洞村婦聯(lián)主席石順蓮向記者回憶起7年前習(xí)近平總書記考察十八洞村時提出精準(zhǔn)扶貧的情景。
“總書記說,,貧困地區(qū)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yǎng)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xiāng)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笔樕徴f,這7年里,,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村民們種了獼猴桃,辦起了農(nóng)家樂,,發(fā)展起旅游產(chǎn)業(yè),,脫貧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多,。
6時50分許,國旗護衛(wèi)隊?wèi)?zhàn)士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從天安門中心拱形城門走來,,沿著中軸線,,踏過金水橋,走到天安門廣場升旗臺前,。人群安靜下來,,向國旗行注目禮。不少人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fēng)展開后冉冉升起。村民龍先蘭站得筆直,,望著升起的國旗,,一同高聲唱起了國歌。
冉冉升起的還有十八洞村的脫貧事業(yè),。2013年,,這個純苗寨人均純收入僅1668元,不少人家唯一電器是電燈,,泥巴糊的墻四處漏風(fēng),。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脫貧,,到2019年人均純收入已達14668元,。
龍先蘭便是精準(zhǔn)扶貧的受益者。今年33歲的他,,早年因為家庭變故,,曾一度自暴自棄,混日子多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牽頭成立了養(yǎng)蜂合作社。如今,,龍先蘭娶上了媳婦,,“脫了單”,小兩口一起養(yǎng)蜂,,年收入10多萬元,,不僅自己脫貧,,還帶動周邊村寨118戶村民養(yǎng)蜂致富。
今年3月,,龍先蘭的媳婦吳滿金生下了女兒,。初為人父讓龍先蘭感受到更多責(zé)任感?!耙旬a(chǎn)業(yè)再做大一點,,最好能‘農(nóng)旅一體’,讓家里人過更好的日子,!”
觀看升旗儀式后,,龍先蘭夫妻倆抱著孩子和村民們一起在國旗下拍了很多張合影,還錄了不少視頻,,準(zhǔn)備將美好的記憶帶回村里和大伙兒一起分享,,也給女兒留下紀(jì)念的禮物。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之年,。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推進,,也是“十四五”時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主要目標(biāo)之一,。
晨風(fēng)吹起,五星紅旗颯颯飄揚,。
朝陽中,,告別千年貧困的十八洞村村民,走上繼續(xù)追趕夢想的大道,,書寫各自精彩的人生,,書寫新時代的“中國夢”。
人們相信,,在中國大地上有更多的十八洞村正不斷涌現(xiàn),,與全國人民一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yè)中書寫輝煌。
“我很自豪生活在這個時代,,也特別期待今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睏钗逵裾f,“歡迎大家來觀看我們的《大地頌歌》,,也歡迎大家來看看今天的十八洞村,。”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