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坤夜讀丨南江橋的粉皮(有聲)
......(節(jié)選)
兒時的我們此刻非常興奮,,往往丟下玩的去幫忙傳粉皮,眼睛卻死死盯著那熱騰騰,、黃澄澄的大粉皮,,口水咽了一回又一回,只差沒滴在粉皮上,。好不容易看到剛起鍋的粉皮堆了十來張,,于是怯怯地央求嘗嘗鮮,娘也爽快地將一張多燙了兩分鐘的粉皮鋪在砧板上,,撒上白糖卷起來切成三五段分給幾個小孩子,。我們將滾燙的粉皮從左手倒騰到右手,立馬狼吞虎咽吃起來,,三兩口后還不忘記把手上沾著的糖吮干凈,,全然不顧娘在身后連聲喊:“少吃點,當心沒全熟鬧肚子!”
曬干后的粉皮呈灰白色,,很香很脆,,吃的時候只需直接加油添鹽放水煮就好,在那缺糧少食的年代無疑是最好的口糧,。后來日子漸漸好過了,,粉皮的做法雖然一樣,但里面的配料卻日益豐富,。娘無師自通地將門前小溪里罾上來的小魚用茶油焙干,,連同過年前熏制的臘肉切成丁放粉皮里煮,然后配上香菜、蔥,,舀上一勺自家的辣椒醬,,我和弟弟經(jīng)常一吃就是一大碗。
我來長工作后的2012年春節(jié)前回老家,,和幾個發(fā)小在風雪交加的寒冬里閑聊至深夜,,娘隨手在火塘上割一條臘肉、煮一鍋粉皮,、放一把火焙魚,,又在門口菜土里拔一蔸白菜炒了,我們幾個人吃得渾身冒汗,、直呼過癮,。
南江橋的粉皮作為地方特產(chǎn),其他人大多只是偶爾嘗嘗鮮,,同時粉皮放久了有油味,、容易碎,一般到來年端午節(jié)前就很少上桌了,,我卻樂意當飯吃,。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老家難得的美食,,更覺得如果紅薯粉是苦難的回憶,,粉皮卻是豐收的象征。
【作者:李柏松】 【編輯:羅亞坤】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