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造道官沖非遺生態(tài)村落,,省文旅廳非遺處省文化館兩支部對口聯(lián)基層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顏開云 通訊員 可夫)在離長沙130公里的瀏陽市張坊鎮(zhèn),有一個叫做道官沖的地方,,小小村落卻集聚了古法造紙,、油紙傘、夯土墻建造,、春牛燈等諸多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今天,,道官沖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黨支部和省文化館第二黨支部的黨員們參觀體驗了古法造紙、活字印刷等非遺項目,,并擬與道官沖所在的上洪村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在非遺保護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幫扶,。
道官沖其實是屬于上洪村的一個組,,這里竹林密布,村上素有生產竹紙的傳統(tǒng),。此地生產的古山貢紙曾在乾隆年間被官府納用,,素有“貢紙”之稱。雖然在現(xiàn)代機械造紙工業(yè)的沖擊下,,興盛了幾百年的手工制紙一度瀕臨絕跡,,但卻有幾戶人家依然堅持純手工作坊式的古法造紙。
2016年,,長沙市文廣新局,、長沙市非遺保護中心聯(lián)合大批藝術家,、非遺工作者與關注者,發(fā)起了一場“拯救古山貢紙”的公益行動,,讓古法造紙走進公眾視野,。當年,“瀏陽手工造紙制作技藝”被列為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在吳在文家的造紙作坊中,,他站在一個碩大的儲漿池旁,手扶竹簾,,在攪拌均勻的池里舀上一簾漿液,,像蕩秋千一樣輕輕一抖,再翻轉過來倒在壓榨臺上,,短短十幾秒時間,,一張半成品古法手工紙就此成形。
“這道抄紙工序是造紙過程中最費力的,,抄得輕了紙?zhí)。弥亓思堄痔?,手法完全憑經(jīng)驗,。”吳在文向參觀者介紹說,,古法造紙有砍竹麻,、打格、捶麻絲,、落湖,、起湖、蒸磺甑,、漂竹麻,、過堿、踩麻,、落槽,、焙紙等20多道工藝。
不僅僅是古法造紙,僅僅三四百人的道官沖里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油紙傘、夯土墻建造、春牛燈等諸多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時代背景下,,這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和財富,。
2018年10月,道官沖組全體村民,、上洪村集體和湖南省滄海田非遺文化傳播公司合股,,注冊成立道官沖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著手打造非遺文化村落,。
“村民以土地和閑置的房屋入股,。”上洪村黨總支書記唐育根介紹,,村民入股后將進一步激發(fā)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道官沖 ‘文創(chuàng)+旅游’的模式使這些具有歷史意義與傳統(tǒng)韻味的非遺民俗得到活態(tài)保護,也將有力助推鄉(xiāng)村振興,?!?/p>
據(jù)了解,村民在公司永久持有20%的股份,,由此最大化地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同時村集體也擁有29%的股份,為實現(xiàn)農業(yè)強,、農村美,、農民富打下良好的基礎,,探索了新的模式,。
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省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道官沖對非遺的重視與挖掘,,一方面豐富了村落本身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也擴展了未來的發(fā)展空間。兩個單位將通過與上洪村進行支部共建的模式,,在非遺傳承與保護,、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等方面,為道官沖打造非遺生態(tài)村落助力,,讓更多人認識非遺文化,,讓非遺回歸公眾生活。
>>我要舉報